数字是最直观、最真实、最公正的砝码。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数字砝码”。一个数字是一份民意,一组数据就成了坚实的民意基石。
“98%的参与率”,描述了“全党总动员”的生动场景。在代表推选过程中,选自己的“意中人”实现了面对面表达意愿,党小组会、党支部会、党员代表大会,我提名赵某某、你拥护王某某、他推荐李某某……层层推选、逐级优选;征求意见过程实现了“点对点”传达,亲属代信、短信提醒、电话联系、邮件反馈、上门通报……所有通讯联络方式都排上了用场,目的只有一个:让每一个党员都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
“15%的差额”,再现了逐级酝酿、层层遴选场景。基层推选差额30%、市县差额20%、省级差额15%……这不是“自选动作”,而是“规定程序”,这并非“花样翻新”,而是民主要求。差额比例越大,说明竞争越激烈;竞争越激烈,表明民主越充分。在这场“万里挑一”的大擂台上,如果没有“两刷子”、缺少“真功夫”、缺乏先进性,注定是被差额的“杯具”。
“5环节促好中选优”,展示了保证质量的严防死守场景。在十八大代表的推选过程,从中央到地方都把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党性表现,作为第一标准,在推荐提名、组织考察、扩大公示、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差额选举等环节上,均设置了“过滤器”、“净化器”,力促“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全力保障代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