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记者10日从民政部获悉,为保护我国独特地名文化资源,促进新时期地名文化繁荣发展,民政部正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加强地名文化建设工作,并全面开展实施地名文化遗产抢救保护。
据民政部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司巡视员刘保全介绍,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受撤乡并镇、撤村改区等因素的影响,大量有重要价值的地名不断消失,破坏严重,亟待进行抢救和保护。
为此,民政部印发了《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地名文化遗产鉴定》行业标准,发出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意见,对全面开展实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专项部署。
据介绍,各地民政部门将按照统一部署,尽快制定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全面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各类地名进行系统挖掘整理,重点组织好千年古城(都)、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甲骨文和金文地名、少数民族语地名、著名山川地名、近现代重要地名文化遗产的认定保护工作。
同时,各地还将加强新生地名文化建设,深化地名文化研究,开发地名文化产品,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地名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地名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