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
畜禽养殖是我市大农业中的第二大产业,很多农民靠养猪致富,但曾经一度,养猪与污染像一对“双胞胎”紧紧连在一起。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的村民至今对洗帚浜的河水污染记忆犹新。前几年,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粪污染河水现象越来越严重。由于没有有效的处理办法,一些贪图方便的村民将填田剩余的猪粪直接倒在河里,更有甚者将死猪也扔在河里。洗帚浜渐渐被猪粪等废弃物填满,猫、鸭等小动物都可以在上面行走自如,连请来清理河道的清运工都被熏得当场呕吐不止。当时,这样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在我市各地存在,尤其以南湖区的凤桥、平湖的曹桥、海盐的西塘桥较为突出。2008年,我市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被列为省级督办重点环境问题,年生猪产量达到200万头的南湖区更被列入省畜禽养殖污染的“重灾区”。
作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引起了市人大代表的高度重视。历年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就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提出不少建议,在2009年召开的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提出的30件关于“三农”问题的建议中,要求加大对畜禽污染治理力度的建议就达到了10件。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京生仍清晰地记得,在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首次组织15位市人大代表到南湖区富兴牧场就畜禽养殖污染进行专题审议。专题审议会从会议室搬到现场,代表的发言更鲜活、更有说服力。市政府领导、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接受代表的询问。为增加会议的透明度,媒体还对专题会议进行了现场直播。
人民有呼声、代表有要求,政府加大了对畜禽污染的治理力度,连续两年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围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循环畜牧这个主题,按照治旧控新,堵疏结合,建、监、管并举的工作思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科技和行政手段,全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09年6月,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人大代表,就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实地视察。2010年,市六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对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促使政府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进度,使我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全省首个提前实现“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中11个省级督办重点环境问题的“摘帽”工程。
〖亮点解读〗
钱包鼓了,却喝不上干净的水,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这样的发展老百姓不欢迎。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在历届常委会的基础上,持续把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作为监督重点,加强跟踪监督,促进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
亮点一:调查研究推进“生态立市”战略确立。2010年,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用两个多月时间,先后召开市级有关部门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中心组学习会,听取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意见,并通过实地视察、代表约见等活动,深入了解情况,围绕为什么要确立“生态立市”战略、如何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等问题组织调研。市六届人大常委会从嘉兴区域特点与自然禀赋、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环境现状与百姓诉求、国家节能减排倒逼机制与周边地区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竞争压力等实际出发,积极建议确立“生态立市”战略,并就我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等提出建议,为市委决策提供参考。
亮点二:持续监督促市本级城乡供水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简称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进一步推动政府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2010年4月至7月,市六届人大常委会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对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并在审议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政府在本届任期内完成市本级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2011年11月,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重点围绕市政府关于市本级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并到现场实地视察。2011年12月29日,随着新港自来水有限公司更名为嘉源给排水有限公司油车港营业所,秀洲区油车港成为嘉兴市本级首个完成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理体制改革的镇。这标志着嘉兴市本级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亮点三:推动《嘉兴市清洁空气行动方案》的实施。历年来,在持续监督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同时,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自市六届人大常委会以来,通过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及视察活动,推动了《嘉兴市清洁空气行动方案》的实施及嘉兴发电厂、韩泰轮胎等重点大气污染企业的废气治理。
〖百姓点评〗
桐乡昱润畜牧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洪根说,这几年,我们看到市人大常委会在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花了很多功夫,老百姓也实实在在看到了一些成效。比如说养猪业,猪粪以前是个大问题,但是现在已经好了很多,甚至在我们这里变废为宝。昱润合作社对生猪养殖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干湿分离,猪的尿液进行沼气化利用,沼液贮存于氧化塘中经氧化后,用于农田灌溉,沼气则用于居民生活燃料和猪场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