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的一天,秀洲区王店镇三建村一对聋哑人夫妇生下了三胞胎儿子。呱呱坠地的婴儿,给这户长久以来在静谧中度过的家庭平添了久违的喜气和热闹。不过他们的烦恼也随之而来,尽管他们的宝宝十分健康,但如果长期得不到教育,他们的孩子一样会出现说话的障碍。
王店镇三建幼儿园老师蒋建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和其他4位老师一起成立了爱心小分队,义务上门教育孩子。一本厚厚的教学计划书,以周记的形式记录下了这两年多宝宝的成长点滴。
5位老师接力上岗
让宝宝对一些简单的声音有反应。——蒋建华(2010年1月13日)
宝宝对ba-ba、ma-ma的声音很感兴趣,并能无意识地发出这样的声音。——周雪莲(2010年1月27日)
“蒋老师,你知道你们村有对聋哑人夫妻生了三胞胎吗?他们现在情况还好吗?”2009年12月在一次镇里的活动中,有同行这么问蒋建华,让蒋建华觉得有义务去踏访一下这户特殊的家庭。
次年1月份,蒋建华第一次走进这个三胞胎家庭,里面的场景让她也吃了一惊:大门虚掩着,3个孩子哭得很厉害。
三胞胎兄弟的爸爸、妈妈、爷爷都是聋哑人,只有奶奶孟金华可以说话,但她腿有残疾,照顾孩子的事情同样是有心无力。蒋建华心里一阵酸楚,这么可爱的孩子,如果因为长期处于无声的世界,最终影响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智力的开发,多么遗憾啊!
蒋建华当时就暗暗下定了决心,要把早教的任务给揽下来。她回去和幼儿园的同事们一商量,大伙儿都支持!于是,三建幼儿园的全班人马——蒋建华、俞火珍、周雪莲、朱丽华和倪晓林5位老师接力上岗,约定每个星期五的中午,轮流给小宝宝们上语言课。“ba-ba、ma-ma……”2010年1月末的一天,这个家庭第一次传出了这样稚嫩的声音。
和他们一起玩皮球,在玩的过程中学说“皮球”、“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起玩扭扭车,学说“车”、“开”等。——朱丽华(2011年7月1日)
倪晓林和朱丽华是三建幼儿园的“新鲜血液”,来到幼教的岗位上,她们很快爱上了这个职业。对三兄弟,她们也关爱备至。
三兄弟长大了一些,他们喜欢和这两个姐姐做游戏,躲猫猫、玩小皮球……都让三兄弟感到很快乐。
有一次,倪晓林带着孩子们玩小火车的游戏。“我们的火车就要开啦……”倪老师招呼孩子们,孩子们也咿呀学语“火车”、“开”……
倪晓林带着孩子们玩得太投入了,当邻居家的一条狗挣脱了绳子窜了出来时,倪晓林并没有发现。“火车”停住了,倪晓林的小腿内侧留下了一道深约1厘米的伤口。“以后小心点就是了。”说起这件事,倪晓琳并不在意。
“咩……”孩子们看见小白羊会学羊叫了!——蒋建华(2012年3月2日)
按照惯例,上周五轮到蒋建华去教孩子们。
蒋老师准备了一本图册,上面有各种小动物和水果,她要教孩子们认识这些小动物和水果。“西瓜。”蒋老师念一句,孩子们也跟着念。“羊。”当蒋老师翻开一幅小白羊的图画时,其中一个孩子居然俏皮地学了一声羊叫,“咩……”
这一声羊叫,让蒋老师十分激动。她说:“这3个孩子成长的环境比较特殊,目前还不太会说连贯的话,现在重点是培养他们的形象识别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会学羊叫了,说明他有意识地把羊的形象和声音联系到了一起。”
俞火珍老师也说:“我们投入的时间还是有限的,三兄弟比同龄的孩子语言能力弱不少。真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关注这样一个群体,给他们一个更加光明的明天。”
三兄弟
不怕生挺活跃
上周五,记者在三胞胎的家里看到,三兄弟虽然戴着不同颜色的帽子,但外人还是难以分辨出谁是谁。不过这事并没有难倒蒋建华,她很快就分清楚了老大、老二和老三。孩子们看见陌生人来并不怕生,非常活跃。蒋建华拿出几块饼干来分给孩子们,奶奶孟金华连忙说:“快叫声阿姨,不然不给你们吃。”老二、老三都腼腆地叫了声“阿姨”,才接过了蒋老师手里的饼干。只有老大淘气,硬是把饼干从蒋老师手里拽了过去,小嘴倒是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他开始吃了,才躲在奶奶的后面喊了句“阿姨”。
老师感言: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关注聋哑家庭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暂时的困难,用爱心照亮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