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乐章——追随你前行
这是一部震荡了每一个中国人心灵的伟大交响。
追随者如无边的大海,连绵不绝。只要你有一颗善心,只要你愿意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一只手,甚至只要你有一个做好事愉悦自己的念头,你都可以加入这场永不落幕的伟大演奏。
雷锋,站在最前面,是我们快乐的领唱。
几十年来,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大力倡导下,学雷锋活动始终与时代同行,生机勃勃,蔚为大观。
雷锋,一直在领跑着我们。
我们要问:雷锋,今天该怎样追随你前行?
雷锋曾经说过: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要做这一砖一石,要做这些零碎事。
在建设中国精神大厦的工程中,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像雷锋那样做一块砖、一片瓦,哪怕是一粒沙……
二战时期英国一片墓地上,一位逝去儿子的母亲在儿子的墓志铭上写道:“全世界的黑暗都挡不住一根蜡烛的光明。”
危难关头,即便是最卑微的人、最柔弱的人发出的一丝微弱烛光,都足以照亮一片天空。
面对被车轮辗伤的小悦悦,18个过路人无一施以援手。陈贤妹,一位矮小、枯瘦的拾荒老人,目不识丁。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停下脚步,伸出温暖的双手,感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灵……
在南京,汶川大地震后,一个名叫徐超的乞讨老人,在捐出5元钱后,又找遍身上的零钱,到银行兑换一张百元现钞,放进募捐箱。105元微不足道,可对这个老人来说,那是他倾尽全力的一次“裸捐”。
也是在南京,一个叫陈光标的亿万富翁,把企业一半的利润回馈社会,并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一个乞丐和一个亿万富翁,以财富论,天壤之别,但在生命的舞台上,在精神的天空下,他们可以唱出共同的主题。
真正的善无关身份、地位,也不能用付出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只要是源自灵魂深处的爱,哪怕是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就足以感动人心……
每个人,都可以是雷锋。
我们再问:雷锋,今天该怎样追随你前行?
我们可以做一辈子的雷锋,可以做一年、一天,哪怕是一瞬间的雷锋,就像那深圳人行天桥上那绝望中的一吻——
在那座人行天桥上,一个少年徘徊在生死边缘。与他素不相识的年轻姑娘刘文秀,微笑着走了上去,给了那个绝望少年一个轻轻的吻。
刹那间,人间的温暖倾泻而出,沉眠的生命被唤醒了。
少年得救了……
这个吻,感动了整座城市。
石清华则是因一个苹果感动,走进雷锋合唱的行列——
一场意外的灾难,让石清华倾家荡产,那一天,他带着被毁容的妻儿流浪在北京街头。
一个流浪儿蹲在石清华儿子的面前。“真可怜啊……”那个孩子喃喃自语,漆黑的小手,递过一个红彤彤的苹果。
在石清华的心里,所有的绝望,都挡不住那个苹果传递的希望——他重生了。
恶梦结束后,他创立了北京“光爱之家”,收留100多名流浪儿。办学艰难时,他和孩子们天天只能吃白菜,他因此成为孩子们的“白菜爸爸”。
我们去探访石清华时,顽皮的孩子像猴子般跳到他背上,大声吼叫:爸--爸,爸--爸……
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这是石清华选择的一辈子坚守。找回了失去的世界,石清华和孩子们的生命因此有了飞扬的灵魂……
一辈子的坚守令人敬仰,一年的善举、一瞬间的善行也同样可贵,它们托起的是我们共同的幸福。
我们又问:雷锋,今天该怎样追随你前行?
人,是自己内心的镜子。一千个观众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雷锋。当代人以各自的理解追随着雷锋,五彩斑斓。
王俊岗,河北青县的“好人司机”。20多年来,开车在路上,只要遇到车祸,总不计后果、不要报酬、不图感谢,挺身相救。
有武侠情结的王俊岗,救人时常有大侠般的感觉——一个人命悬一线,另一个人悄然而至,奋力解救。随后悄然而去、不留名头……
王俊岗喜欢这种感觉。每救一人,他都会心中窃喜,乐上几天。
他问我们:你说我像不像雷锋?!
一个普通人,给别人带去快乐,他便有了无限的快乐。
一个普通人,给别人施过一捧甘泉,他便有了一生铭记的甜蜜。
一个普通人,给别人伸出过一次援助的手,他便有了心灵中一道灿烂的彩虹。
我们还要问:雷锋,今天该怎样追随你前行?
广州11岁的白血病女童刘碧心身后站着的是一群雷锋。
小碧心急需巨额手术费,消息传出,捐款者云集。小碧心的爸爸是一位发型师,他坚持通过帮人剪发,有尊严地接受捐助。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在他的理发店前排起了长龙……
一场帮扶小碧心的“剪爱行动”,在网上蔓延开来,人们纷纷认购20元一张的“剪发卡”……
从北京到南京,美发机构自发加入了为小碧心义务剪发的行列……
雷锋精神映照下的人间大爱,就这样接力传递,让人温暖,给人力量。
一颗碧心,映照着千万颗碧心。
19世纪英国社会学家斯宾赛说过:在所有人都有道德之前,没有一个人能被称为完全有道德;在所有人都幸福之前,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幸福。
我们也许很难像雷锋那样纯粹地为他人而活着,但仍要记住,茫茫人海,有默默奉献的温馨,也有一呼百应的力量,只要相融相通,相扶相持,就能惠及他人,温暖世界。
我们最后要问:雷锋,今天该怎样追随你前行?
雷锋,如果还活着,他不会希望我们都是他,我们也不可能都是他。他并不期盼所有人都跟他走同样的路,不要求每个人都跟他做一样的事,不要求每件事都和他做得一样,但是,他希望我们每个人的胸中都存放着一颗爱心。
有这样一位好人,把因善举而得到的奖金留作自用,却引起了争议。有人说,他学雷锋救人,就应该学雷锋捐款。那么,我们该不该这样去苛求,要别人尽善尽美?
2500多年前,孔子就批评过免费赎人的子贡,表扬了救人后接受馈赠的子路,因为“义”与“利”并非完全对立,结合得好,可以激励更多的善行。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个故事,评价曰:“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雷锋精神不是刻板的教条,而是感动,是真诚,是温暖。不择人,不求全,“不以善小而不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雷锋精神就不是孤岛,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徜徉其中的心灵花园。
“雷锋!”
“到!”
每天晚上,辽宁抚顺城北高尔山下的军营里,“雷锋班”点名,第一个点到的是雷锋,全班齐声应答。
年轻的声音在山间回响,这是半个世纪的回声。
1963年1月,雷锋牺牲5个多月后,“雷锋班”被命名。雷锋班编制8人,实际只有7名战士,战士们永远留一个位置给老班长雷锋。雷锋床铺上已经泛黄的被子,每天都被叠成“豆腐块”的模样……
墙壁上是一条不变的横幅:“老班长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一别五十载,雷锋从未离开我们。
永恒,不在于巍峨地凝固于历史深处,而是如流淌的清泉,在每个时代都浇灌出生命的花朵。
雷锋选定了最高的价值坐标,选定了奉献他人的人生方向。斯人已逝,遗响犹存。人们仍然可以看到他的背影,触摸到他的肩膀,他在前面领跑,我们追随着他前行。
走进雷锋纪念馆,目光抚过墙上一幅幅照片,那仿佛是一个英雄的辉煌聚会,郭明义、丛飞、徐虎、文花枝、李素丽……他们簇拥在雷锋身旁。
雷锋精神,已成为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基因,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雷锋。
——这是一个大众化的雷锋。他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可以是每个人。有时,他叫“雷锋车队”、 “雷锋超市”、“雷锋银行”……有时,他在搀扶盲人过马路;有时,他在为穷孩子送去哪怕是几块钱的温暖,可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这是一个时代化的雷锋。在时代发展中,他在希望工程中,托起失学孩子求知的梦想;他在“母亲水窖”活动里,燃起西部缺水母亲的希望……或者,他叫“志愿者”、“义工”。公共场所,他服务在民众身旁;废墟里,他冲在救灾一线;福利院里,他四处奔忙……
——这是一个个性化的雷锋。他可能是瞬间的雷锋,也可能是一辈子的雷锋,他可能是一个人的雷锋,也可能是一群人的雷锋……
他们不是雷锋,他们又都是雷锋。
他们在不同方位,发出不同的光亮,或摇曳如烛,或熊熊如炬,却能汇聚成太阳一样的光芒,照耀世界,温暖人心,照亮中国精神的天空;
他们在不同的声部,在领唱者的召唤下,或如波涛汹涌,或如涓涓细流,发出自己的和声,共同完成一部壮丽的生命交响,响彻中国精神的天空。
个子小小的雷锋,站在时代的前列,引吭高歌,他的身后,合唱的队伍,排山倒海。
这是半个世纪中国人的心灵共鸣。这是当代中国面向未来的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