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上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防治领域上把污染控制重点从工业和城市向农业和农村转变,监管方式上从被动执法向主动防范转变。”近日,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根据刚刚出炉的嘉兴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我市将用200多个环保项目、130多亿元投资从“三个转变”入手,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水污染防治重心转向农村
“从境内排放源分析,2000年以来工业污染源对我市水体水质的影响已经很小。”嘉兴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项目负责人嘉兴学院生化学院环境工程系主任翟志才博士告诉记者,要使“十二五”期间我市域内水环境状况转变取得新突破,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率,另一方面应重点加强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关键要加强种植业、养殖业和生活源的水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工作重心应从城镇向农村转移。
当前我市水污染物的来源构成中,COD主要源自养殖业和生活源,氨氮主要源自种植业和生活源排放,总磷源自养殖业及种植业排放。至2010年底,我市镇区生活污水管道入网覆盖率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还很低,相当数量的生活污水仅通过化粪池简单处理后即排入河道。同时,虽然我市农村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率已达到50%,但实际受益面仍然偏小,大量农村生活污水仍直排内河。
根据规划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加强生活污染源管理,污水管网覆盖到市域所有集中居住小区。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大于45%,全市有70%以上的行政村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物处理率达到90%以上,地表水出界断面水质不劣于入界,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大于50%,市控以上断面基本无劣五类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50%。
发展公交治理大气环境
“十一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大大气环境整治力度,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总量减排成效显著。2009年底提前完成规划指标,2010年完成二氧化硫减排21.06%,超出国家下达减排任务的6.06%。尽管目前我市空气质量预报结果大多处于优良状况,但与市民实际感受差距较大,像大气中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细颗粒(PM2.5)、臭氧、VOC及恶臭污染物等,均未纳入现行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中。
事实上,从2006至2010年我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未见明显下降,二氧化氮浓度反而有所上升,只有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略有下降。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灰霾天气增多,区域内酸雨严重。据了解,这些大气污染问题,与近年来我市用煤量的增长及机动车辆数量大幅增加紧密相关。
据介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探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消除秸秆焚烧污染,加快火电厂脱硫、脱硝,开发和推广清洁燃煤技术等都将是我市在“十二五”期间保护大气环境与控制污染的有效措施。
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市城乡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达到95%以上,年均酸雨率和酸度比2010年均有所下降,灰霾天气出现频率明显下降。
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十一五”期间,我市市(县)区及乡镇生活垃圾完全实现卫生填埋或焚烧处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医疗废物安全收集、处理处置率达100%,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十二五”期间我市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根据嘉兴市第一次全市污染源普查结果,固废产生量列入前四位的分别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造纸业和化工行业,其产生量分别占全市总量的46.74%、13.83%、6.7%和5.73%。其中大部分进行了有效的资源回收利用及安全处置,但仍有70%左右的印染废水处理污泥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置。此外,生活垃圾也是重要的固废源头。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必须贯彻实施“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方针,建立固废产生、转移、贮存和处置的监管制度,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置率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并保证危险废物全部得到妥善、安全处置。
接下来,我市将通过深化处理处置的科技创新,健全处置的价格补偿和补贴机制,推动处理处置市场化运作等举措加强污泥处置、工业固废处置、生活废弃物处置和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到2015年,全市县城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95%,所有建制镇建立起垃圾中转或处置设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4%以上,基本形成农业秸秆还田和多元利用格局,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大于80%。
新增辐射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创建率”
尽管我市各县(市)和企业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核与辐射管理工作机制,但现有的监管力量和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形势要求,尤其是企业的辐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市的辐射管理总体目标是,推进辐射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形成完善的管理机构,加强电离辐射管理,强化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加强辐射应急管理,强化对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的管理。
此外,“十二五”规划相比“十一五”还新增了生态环境县、生态镇创建率的指导要求。截至2010年底,我市已实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覆盖,累计建成省级生态县2个,国家级生态镇19个,省级生态镇(街道)47个,嘉兴市级生态村99个。到2015年,省级以上生态县(市、区)创建率大于70%,力争全市所有建制镇(街道)均建成省级生态镇(街道),国家级生态镇建成率达到50%以上。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拟实施的环境保护工程项目达200多项,其中2012至2015年计划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15项,总投资预算达到130多亿元。翟志才说:“国家环保部门研判认为,当前环保形势为局部有所改善,但整体继续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加之‘十二五’期间我市的人口、生活生产活动量不可避免地上升,环保之路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