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因地制宜壮大集体经济立足村情奏响幸福乐章 寻访收藏村强村富民之路
2011年9月19日 08:16 来源:嘉兴日报 见习记者 顾亦来 通讯员 沈月明

  【村庄档案】

  收藏村位于中国织造名镇——秀洲区王江泾镇东南部,紧连市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人口稠密。全村区域面积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4亩。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87人,党员25人,新居民近10000人。由于外来人口的成倍增长,小型企业和个体户的不断迁入,村集体经济投入公益事业支出越来越大。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3万元。村级收入的严重不足,极大制约了村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2009年,收藏村在听取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村三套班子的专门讨论,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了经济薄弱村扶持项目,借助政府扶持,整合多方资源,切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成效显著。仅一年时间,收藏村就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村集体收入近5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3293元。

  

  【强村路径】

  远远望去,通往收藏村的乡间道路上好不热闹。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进进出出。走进村口,宽阔笔直的水泥路跃然眼前,一排排粉墙黛瓦的农民新居竖立两边,几个幼齿顽童追逐打闹着跑进了村委会,欢叫着:“这里有好玩的。”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院子,却是集村委会、公共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党员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功能设施于一体的“村中宝”,村民的大小事宜都在这里办理。“3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废弃的破厂房。”收藏村党支部书记陈引珍告诉记者,由于收藏村外来人口多,周边企业密集,生产生活用房相对较紧张,“我们申报了经济薄弱村扶持项目,决定将收藏村原有的一个荒废多年的破旧厂房利用起来,重建一个标准的商业用房,同时也修建一个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在村资金严重贫乏的情况下,村班子通过政府扶持、银行贷款、自筹资金等方式,排除万难,终于在2009年初完成了532平方米的商业用房、380平方米的附居用房、1400平方米的场地建设,合计总投入65万元。

  “我们将其中的两间房租给了超市,超市的引进不但方便了村民,也稳定了村集体经济。”陈引珍说。

  此外,一站式服务大厅和文化活动中心的注入,让村委会大院有了新的活力。“村民大小事都在这里办理,不用再担心跑错地方。”陈引珍说,文化活动中心也是全年向村民和新居民免费开放。

  老年人可以在电视室里看电视,孩子们可以在图书室里学习。男人们打球、下棋,妇女们聚在一起,边扭秧歌边谈心。

  蔬菜种植一直是收藏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然而,村周边却没有一个标准的农贸市场,菜农们要到很远的菜场经营。而部分菜农就近选择了通往市区的主要交通要道——收藏桥堍,作为临时的售菜点。

  “每天早晚出行高峰,这里交通就瘫痪了。上下班的,接送孩子的,还有买菜卖菜的,都拥堵在一起,简直就是寸步难行。”让村委会头疼的是,马路菜场的堵塞,不仅带来了交通安全的隐患,同时也搞乱了收藏村的卫生环境。

  针对以上问题,村班子成员通过民意问卷调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班组成员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决定在收藏桥堍东侧的一块闲置荒地上建造一个标准农贸菜场,并修葺收藏桥两桥堍的路面。

  2009年底,总投入64万元的标准型农贸市场建成。通过市场经营户的招标,这个拥有80个摊位、13个店面用房的农贸市场,在当年就为村集体经济贡献了40万元的收入。同时,一个安全的经营场地,也大大方便了收藏村的蔬菜种植户,提高了他们种植蔬菜的热情。

  在聘用农贸市场管理员时,村班子优先考虑村里的失业人员和老党员,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录用村保洁员时,又优先选择低保户家庭,切实保障了低保户的基本收入。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初衷,就是要为村民办实事。”陈引珍说,“现在我们有了钱,有些想法就能够落实。”

  完善村民医疗保障,每人补助20%的医疗保险;便利群众生活,村里新增一条自来水管……“我们要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一户居民。”陈引珍说。

  为了让村民有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收藏村还将准备投入资金,在村主干道、村部、农贸市场周边种植200棵大黄杨,逐步提高绿化面积,同时对河道进行疏通。

  “我们希望能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带动村民致富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农民增收、村级经济持续发展、村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陈引珍的眼里满是期许。

  

  【专家点评】

  秀洲区农经局副局长余建平

  收藏村能够从实际出发,利用本村优势,积极用足用好政策,在较短时间内摘掉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实现了村级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卫生、文化、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靠的是村级班子能深入群众听民意,有一颗为民办实事的心,以及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

标签:农村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