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后,暑气渐消。这时候,嘉兴特产南湖菱就开始悄悄地上市了。之所以说悄悄的,那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南湖菱是头一批长出个儿的,还不大,肉却白白嫩嫩的。但只要再过段日子,像元宝一样浑圆壮实的南湖菱就会走进千家万户了。
南湖菱是嘉兴著名的特产,嘉兴人从小就听惯了“只有南湖菱是没有角的,其他地方的菱都是有角的”这么一种令人自豪的说法。也确实,以南湖为中心的方圆百里范围内湖荡中所产之菱,都可以是无角的南湖菱,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元宝菱、馄饨菱、和尚菱、团角菱等。南湖菱,可以剥了生吃,生吃的南湖菱肉嫩、汁多、味甜而爽口;也可以煮熟了吃,菱肉糯糯的,清香扑鼻;更可以做菜,比如有南湖菱烧肉、南湖菱烧豆腐、毛豆烧南湖菱等品种,都是一道道价廉物美的典型的江南菜肴。
南湖菱为什么不像其他菱一样长角?秀洲区油车港镇农技服务中心王正明主任说,“我们嘉兴民间流传着许多神奇的传说,但总的来说,还是和菱种、嘉兴的水质有关。”嘉兴地处长江和钱塘江之间,又位于太湖流域,京杭大运河更带来北方的水质。这么一个水系发达的地区,造成了多种水质混杂,在种种复杂因素影响下,最终使得南湖菱在开花的时候,会长成角的萼冠脱落,成为无角菱。王正明说,“老早以前,听老人讲,我们嘉兴这一带,从北面的吴江黎里,东面的上海枫泾,一直西到桐乡,南到海盐这块区域,都是产南湖菱的。”
这几年,秀洲区油车港镇大力发展湿地农业,做大做强南湖菱产业,还获得了国家级的“南湖菱地理标志产品”、“嘉兴南湖菱”的证明商标。今年,全镇南湖菱布种面积达到6500多亩,可以说是嘉兴正宗的南湖菱产地之一。
8月24日,在油车港寺公荡宽阔的水面上,满目的青翠映入记者眼帘,菱花已经开始谢了,而南湖菱就在水下萌生出来。这时挨挨挤挤的菱叶填满了被竹竿、绳索围起来的数百亩湖荡。岸边,腰形的菱桶随着水波漂浮。采菱的菱户划着菱桶,行驶在这片翠绿中。当菱桶一挤入丛丛菱叶中,桶后马上又被漂来的菱叶包围了。许永良,67岁,他和老伴许雅芳一起承包了这片南湖菱种植的水域。说起种菱,出生在南湖边许家村的老许很自豪:“我是一生一世种菱,1968年,从南湖边的许家村下放到塘汇后,也一直从事种菱、打鱼。大爹(嘉兴话,指祖父)、爷(嘉兴话,指父亲)都是种菱,现在儿子、媳妇也都在种菱,我家种菱已经是第四代了。”
在老许印象中,以前南湖水面上还种菱的时候,“菱是一种下去就活的。”如今,种菱则已多样化了,“还有种在田里的呢。”老许说的南湖菱种在田里,其实是油车港在大力发展的菱塘套养农业技术。王正明介绍,“我们现在是种、养结合,南湖菱种在水田上,水下则养甲鱼、黑鱼、泥鳅等,这样比单纯种菱每亩可以增加2500元左右的收益,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种菱也是很辛苦的,春分开始播菱种,到了清明边,我们会用竹竿在湖荡中扦好、围好菱塘;一般阳历6月就开始下种。”许永良对种菱过程娓娓道来,“在八九月份开始采菱,一般采八次左右一年的收成就结束了。如果当年的冷空气来得早的话,到10月底菱就不生长了,如果来得晚,那么到11月头上,还可以采一次菱。”
从初秋开始,摇曳在水面的菱花就开始慢慢结成果实,“南湖菱的花,开在水面上的菱叶中,但是菱花要慢慢弯下去,一定要蘸到水,蘸到水才能结果,这就是南湖菱的习性。”老许不经意说出的话实在是一幅很优美的景象。而关于南湖菱为什么不长角,民间有一种传说是,当年许家村有一位叫阿天的青年,摇过了99条河浜,摇过了99座桥,历尽千辛万苦去向菱花仙子讨来种的。随后,嘉兴南湖里全种上了无角菱了。而在王正明看来,这种传说其实是古代嘉兴的菱农为了培育出菱的优质品种,付出的汗水与辛劳,而这个工作直到如今,还一直延续着:“近年来,南湖菱退化严重,长角的南湖菱也多起来了,而且果形变小,果壳变厚,果肉汁少,味淡生涩。”为了南湖菱种退化的问题,油车港农技服务中心一直在做好种质种源的“提纯复壮”工作,“下个月23日,我们还要组织菱户开展一场南湖菱大赛,比比谁家种出来的南湖菱优质!”评判的标准,简单来说,“以无角、个大、色青、白肚、皮薄、肉嫩、口感好、像元宝为评定基础。”
采访结束前,也是一辈子和种菱打交道的看菱人张佩君对我们说,“等南湖菱大面积成熟时,我们会在夜里12点开始采菱,划菱桶,戴头灯,一直要采到第二天早上六七点左右。因为吃菱就是要水灵灵,新鲜!”
“江市鱼同海市鲜,南湖菱胜北湖偏。四更枕上歌声起,泊遍冬瓜堰外船。”这是清代嘉兴大诗人朱彝尊脍炙人口的诗句,一直流传至今。四更,是指凌晨1点至3点。原来,菱农为了让人们吃到新鲜的南湖菱,要摸黑起早地采菱,付出辛勤的劳动,这在古今都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