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用无尽的爱为孩子们找回失落的有声世界 走进嘉兴聋儿语训部
2011年8月2日 08:09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杨秀娟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生下来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凭着无尽的爱,十多年里,相继有100多名孩子走出嘉兴聋儿语训部,开口叫第一声“妈妈”,和正常孩子一样走进充满笑声的教室——

  为孩子们找回失落的有声世界

  还没走进桂苑社区东侧的嘉兴聋儿语训部,一个个近似喊叫的声音就从三楼传来。“这里的老师太辛苦了,教这些孩子真不容易!”语训部旁边一幢居民楼,一位在阳台上晒衣服的老太太感叹。

  “徐红霞!徐红霞……”听着身后顾培英老师喊她的名字,一个扎小辫的小女孩边举起小手,边清脆地回答:“到!”“老师、阿姨、棒棒糖……”随着顾培英语速的加快,小女孩回答的频率也在加快,虽然有几个词语发音稍为含糊,但每次都能准确跟答。如果不是记者事先知道,很难相信这个小女孩是个听不到一点声音的聋儿。这样的场景,在嘉兴聋儿语训部每天都在上演。

  语训部6名老师的手边,都带着一个大号水杯。因为一节课下来,长时间“喊叫”式教学会让人嗓子极度发干、沙哑。对健康孩子来说只要半天就能学会的字词,对聋儿而言,老师们也许要教上几个月甚至几年。

  “十聋九哑”。很多聋哑人并不是生下来就聋哑,只是因为生下来发生听觉障碍,听不见声音,也没有说话的意识,所以不会说话。即使戴上助听器,很多孩子还是听不到或者只能听到一些模模糊糊的声音,必须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不懈地进行教授。

  “爸爸!”“不对,是妈妈,妈妈……”顾培英不断纠正着一名小男孩的发音,并让他用小手感受她鼻子的震动。“听到”一些唇型相同的字词,聋儿们往往不知如何分辨。为了让他们感受到发音的不同,语训部的老师往往要孩子用手触摸他们的舌、鼻、嘴。为刺激、测试孩子们的听觉,老师们会用上喊叫、打鼓、敲锣等方式。

  顾培英是语训部负责人,有这样一幕一直深深印刻在她记忆深处:经历两年多教习的失败,一名聋儿的父亲最后把孩子送到了语训部,这名30多岁的男人靠着墙几度抽泣,绝望的眼神让人不忍直视。很多家长送孩子到语训部前,都曾遭受过训练失败的打击,这里无形已成为聋儿父母最后的一根“稻草”。“对我们老师而言只是辛苦一些,但对孩子们,这是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大事。”顾培英坦言。

  “就像一把钥匙,语训部为孩子打开了精彩生活的大门……”一名家长曾这样感慨地说。徐红霞是江苏盐城的一名农村女孩,因为听力障碍,6年来没有讲过一个完整的词语。进语训部后,孩子的母亲惊喜地发现女儿开口了,听到孩子第一次叫出盼了多年的“妈妈”,小红霞的母亲顿时涌出了激动的眼泪,一把将女儿拥入怀里。

  教书是一项爱的事业,特别是对特殊孩子的教育,更需要百倍的付出。陈玉珠是嘉兴语训部的编外员工,早晨送外孙上课后,她就义务为语训部搞卫生、准备午饭。她坦言,是语训部老师们的行为感动了她:为更好地照顾孩子们,老师和孩子吃住在一个教室;物价、工资上涨,语训部经营较困难,没钱购买新洗衣机,老师亲手给孩子们洗衣服;不放心外面棉被质量,顾培英利用春节放假时间,到农村挨家挨户收购棉花,并派老母亲在弹棉花店“督工”,为60多名孩子赶制了新被子……

  一年一度的语音测试,是老师们最期盼也最为激动的日子。自2002年初以来,已经有101名孩子从语训部顺利“毕业”,很多聋儿都上了小学、初中。通过测试并拿到《浙江省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康复合格证书》,对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而言,意味着可以顺利踏进普通小学的校门,和正常孩子一样坐进课堂听老师上课了。看着孩子们快乐地离开,尽管有太多的不舍,但老师们表示,这是他们最有意义、最幸福的事!

标签:嘉兴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