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驻守在南湖红船旁、功绩骄人的部队:先后13次被评为先进支队,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3次,并被表彰为“全国优秀青少年读书俱乐部”、全军十大“学习成才先进集体”和武警部队“基层建设标兵支队”、“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继去年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世博安保先进集体”、获评武警总部“连续15年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后,今年“七一”前夕,再次以全省唯一的身份获评全国“武警部队先进旅团级单位党委”称号。
当先进不难,难的是长期先进。“常青树”的奥秘何在?今年4月,武警部队王建平司令员在视察嘉兴市支队时这样总结:关键是支队党委始终如一地恪守着“士兵第一、基层至上”的建队原则。
让部队成为官兵的“安乐窝”
“再穷不能穷基层,再苦不能苦官兵。”这是支队党委“一班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今年春节前夕,上级给支队下拨了“世博安保”和“先进支队”等40万元奖励和补助经费。消息传出后,有人建议作为春节福利发放。但党委“一班人”研究认为,支队单身干部集体宿舍建造和使用25年了,一直未曾改造装修过,基本设施十分简陋,为单身干部改善生活居住环境才是当务之急。支队立即着手,对集体宿舍进行了内部装修和外墙粉刷,改造了门窗和水电,并统一安装了空调和太阳能热水器。
解决不好基层官兵执勤、训练、文体和生活设施问题,就谈不上以人为本,这是支队党委“一班人”的共识。近3年来,支队党委争取资金6000多万元,为4个基层中队新建了营房,为所有基层中队安装了“三级网”指挥系统和局域网,为所有战士宿舍和学习室更换了高低床、床头柜、学习桌,为近半数的基层中队修建了全天候训练棚和塑胶篮球场,使所有基层中队实现了“营区花园化、炊具不锈钢化、执勤设施信息化、文化生活多样化”。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支队领导和机关干部至今仍“蜗居”在1984年建造的办公楼里。
让组织成为官兵的“硬靠山”
“有困难找组织。”这是支队官兵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
前年,支队转业干部相对较多,安置工作相对困难。一名正营职干部转业后,由于种种原因,未找到满意的接收单位,支队长王明华多次到市政府和军转办进行协调,终于将他的工作落实到秀洲区城管行政执法局。去年6月,广西籍战士小袁老家受暴雨洪灾袭击,损失惨重。支队党委得知后,及时组织官兵为他家开展“献爱心”捐款活动,官兵们纷纷解囊相助,筹集现金28000余元,解了小袁家的燃眉之急。今年6月,一中队义乌籍新战士王伟浩存在母亲名下的55万元银行存款,因父亲借贷纠纷而被法院连带冻结,支队及时派出保卫干事和律师前往举证应诉,最终确保了小王的存款安全。
近3年来,支队党委主动与驻地政府和教育等部门联系协调,解决了40多名干部的住房、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实际困难;先后拿出20余万元,对25名特困官兵家庭给予补助;帮助12名官兵解决了家庭或个人涉法问题。支队还采取给时间、出学费的方法鼓励官兵参加函授和自学考试,先后有100余名基层官兵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5人参加研究生班深造。
支队党委的关心激发了官兵的工作热情,大家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仅去年一年,支队先后就有7个单位和58名官兵分别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并涌现出了“世博卫士”开果米等一批先进典型。
让党委成为官兵的“明白人”
“我们驻守在党的诞生地,说话办事不能为党抹黑。”这是支队党委书记、政委董国行经常教育各级干部的一句话。
这几年,支队部分基层中队营房新建等大项工程多,许多包工头接踵而来抢工程,他们走东家串西家,送礼品递红包,有的甚至找到上级领导,想通过他们打招呼说好话。但是支队党委始终保持原本的“法术”:公开招标。经过择标,不仅工程质量得到了保证,也堵塞了各种不正之风。
干部选拔任用,战士入党、考学、学技术、选改士官等是部队官兵最为关注的敏感问题,这些问题处理得是否公平、公正,直接影响党委班子的威信。为此,党委先后出台了《干部称职评定和晋职考核制度》、《队务公开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干部晋职晋衔,战士入党、考学、学技术、选改士官等问题上,实行名额、条件、程序和结果“四公开”;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实行称职评定和晋职考核,由群众测评“打分”,变“伯乐相马”为“公开赛马”。
4年来,支队先后有68名干部晋职晋衔、136名战士入党、168名战士选改士官,均坚持“一碗水端平”、由“群众说了算”,做到了“官兵越明白、组织越清白”,党委连续数年被上级评为端正党风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