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沃尔夫条款”是与中美双方力图推动科技交流的大潮相背的一项决定。本月上旬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上,双方发表了《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战略对话成果清单》,其中就包括科技合作领域。而且,今年中美两国续签了双边科技合作协议。
奥巴马政府也对中美两国科技合作的发展状况和势头比较看重,意识到这种合作的互惠互利特征。奥巴马的科技助理兼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约翰·霍尔德伦曾向新华社记者表示,“科技合作是中美双边关系中表现最强劲的领域之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沃尔夫条款”的出炉,凸显了美国鹰派政客内心对中国近年来和平发展的焦虑与无奈,也向世人展现了他们的短视。
受国会掣肘,奥巴马政府今年在预算问题上深受困扰,为避免政府关门,最终向共和党人作出了大量妥协。因此,“沃尔夫条款”也是美国两党政治妥协的产物。但它改变不了中美科技合作日益紧密的大趋势。
其实,就是在美国,“沃尔夫条款”也不得人心,受到了一些美国科学家批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理查德·米尔纳认为,这是一个“歧视性”决定,美国最终也会受到伤害。
随着这一不得人心的条款的生效,中国记者不幸成为该条款的首批直接“受害者”,被挡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门外。然而,美国主流媒体此次几乎全部保持沉默,没有人出来批评沃尔夫的所作所为。可见,美国所谓的“新闻自由”是有着严格“界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