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一名领军人才何以链动百亿产业 招才选智牵动海盐产业变局
2011年3月28日 08:11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应丽斋 欧林 通讯员 蒋云岚

  短短两年间,海盐正在发生悄无声息的美丽蜕变。坐落在杭州湾畔的亚威朗光电(中国)有限公司集聚了近20名横跨全产业链的资深博士级技术人才,拥有各种专利130多项,2011年可望实现产值5亿元,目前已成为浙江省LED芯片行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发展最快、团队最优的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绿色高新技术企业。

  亚威朗给海盐带来了“鲇鱼效应”。海盐经济开发区瞄准产业发展所急需招才选智,继去年签约引进15个、总投资19.33亿元的LED相关项目后,今年又引进了圣硅鸿太阳能硅晶片、中晶太阳能电池片、申鑫太阳能电池组件等总投资近20亿元的关联产业项目。在核心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海盐一批传统灯泡生产企业纷纷谋求转型。

  引进一名领军人才,组建一个创新团队,孵化一个科技项目,兴办一家高新企业,带动一个新兴产业。在新一轮布局中,海盐把高层次人才和“自主创新”作为核心推动力,变“招商选资”为“招才选智”,瞄准产业发展所急需招才选智,加速了发展模式的变革。

  LED领军人物缘何情定海盐

  很多人不解,留美博士、LED业界大腕闫春辉如何带领他的团队情定海盐,毕竟这些年的海盐有些沉寂。但是,闫春辉感受得到,这个小县城沉寂的背后有一种力量在蓄积,这里的人不事张扬、踏实做事。

  “我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只是像演艺明星一样,恰好碰到一部好片有了参演机会,然后被大家所识知。”眼前的闫春辉温文儒雅,说话不紧不慢。他坦言曾经带着科技成果与国内许多开发区接洽过,最终选择海盐是点点滴滴因素累积的结果。初次到海盐,感觉这里的咖啡店特别多,而且已成为公众日常交流活动的场所,这充分体现了海盐与世界接轨的人文气息。与县领导接触后发现,他们工作很务实,沟通起来也很顺畅,非常容易引起共鸣,这让他“很踏实”。

  “越是高端人才,对环境越是敏感。”海盐县委书记张仁贵说,为了引进高端人才,海盐推出了一系列精细化服务举措。“全县400多名科(局)级领导我可能还没认全,但亚威朗团队中的每名博士我都认识,每次他们来海盐的时候,再忙,我都会千方百计腾出时间看看他们,听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一个人的期待得到了政府部门快速有效的回应,某种程度上也是个人价值的一种彰显。

  海盐对闫博士的倍加呵护,是缘于对他所从事产业的高度认同。张仁贵的判断是,近两年,我国许多地方纷纷上马LED产业,但纵观产品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基本都处在产业链的中下游,LED芯片和外延片这两大核心环节依赖进口,尤其是中国目前还没有LED芯片龙头企业。十多年前,就有人预测,LED的春天在亚洲,在中国。可是,我们该怎样迎接LED春天的到来呢?闫春辉所带来的恰恰是拥有民族知识产权、核心发明专利的LED外延片、芯片项目,一旦成功可以填补国内空白。

  基于对产业的前瞻性判断,政府为闫春辉落户海盐不但提供优厚的政策,还着力创新机制体制,倾力为企业发展扫除障碍。

  用“共创共享”机制凝聚创新团队

  2010年5月13日生产设备才进场的亚威朗光电(中国)有限公司,目前已有10条外延炉生产线,基本形成了年产50亿支芯片的生产能力。产品展现了极强的竞争力,其中绿光与白光发光效率已超过国内同类企业,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这类指标的外延和芯片生产企业。

  产品高科技含量的背后,延揽的是一群国际顶尖的外延和芯片技术人才。“目前,我们在美国有40人左右的研发团队,在海盐有15名博士,他们像海鸥一样在美国和海盐之间飞来飞去。”闫春辉说,如果让这些人回国创业,有可能会“武功尽废”。呆在美国,可以及时掌握世界最先进的信息,所以在美国的科研团队就像一个链接,把世界和海盐紧紧链接在了一起。

  为了充分发挥每一名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亚威朗构建了一种极其灵活的“共创共享”机制,让科研人员与企业的发展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亚威朗董事长倪姚强表示:“这个企业无论是资本还是技术,给双方的空间都非常大。团队和投资者不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是伙伴关系,是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即便是后来的科技人员,企业也为他们留足空间,比如重要科研人才企业会给他们期权。”亚威朗技术骨干、同样是留美博士王文告诉记者:“以我们这样的经历,不愁没地方赚高工资。但我们认为,理想和价值同等重要,金钱买不来人的尊严。亚威朗可以实现我们报效祖国的理想,把我们的理想和公司的成长融合在一起,让我们有归属感。”

  目标同向,思想同心,亚威朗制定了五年的发展目标:把企业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知名的半导体照明产品供应商之一,成就百亿以上产值。

标签:嘉兴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