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教务处网站上公布的学籍处理标准(网页截图)
149份成绩警示单开出之后
——山东大学学生成绩警示制度调查
新华网济南3月9日电一次开出149份成绩警示单、劝退6名学生,新学期伊始,山东大学严格学分管理的一系列做法,在这个平静的大学校园掀起阵阵涟漪。校园内外,有对这项制度的肯定和支持,也有对开列成绩“黑名单”做法的质疑。有关专家表示,大学实行“严进严出”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但成绩警示和劝退后怎样善待这些学生、保障他们的相关权利是个大问题。新形势下如何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是对高等教育改革的考验。
动真格:149名学生开学受警示
本科四年要修完150个学分,但有的学生三年半才完成70多个学分,有的学生缺乏自制力,老师不点名就“逃课”……春季学期开学后不久,山东大学教务处向149名学生发出了成绩警示,这些学生年平均学分不足30分。如果连续两次收到成绩警示,校方就将劝其退学。
根据这项制度,6名学生前不久已被劝退学。“实行成绩警示和劝退制度的依据是教育部鼓励高校采取切实措施督促学生正常学习、完成学业。这项制度实行前曾在全校范围广泛征求过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山东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柳丽华介绍说,6名被劝退的学生中,有3人赶不上班级学习进度,还有3人出于非学习原因而被劝退学。
“自从2005年开始实行这项制度,每年因学分不够而拿不到毕业证、学位证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几位山东大学毕业年级辅导员告诉记者,一旦受到成绩警示,家长和同学很快便会知道,所在学院还要向学校书面分析和解释该学生成绩差的原因。受到警示和未受到警示的学生都因此加强了自律,抓紧了平时的学习。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一名受到成绩警示的学生告诉记者,成绩警示让他懂得对于一名大学生而言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过度沉迷的。“我下决心把过去落下的学业补回来,不再让关心我的家长和老师们担心,请任课老师多监督。”这名学生说。
成绩警示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比如有受到警示的学生反映,自己对本专业不感兴趣,是家长“逼”着填报这个“热门”志愿的;有的学生坦言自己出了心理问题,听不进老师和同学的劝告;还有学生由于家中突然遭遇变故,影响了期末考试成绩。
引热议:成绩警示是“苦口良药”?
山东大学发出149份成绩警示单、劝退6名学生的消息传出后,立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人认为给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以警示是高校的责任,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本的认真态度。一位网民说:“高校不同于技校之处在于,不必包教包会。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依旧是稀缺资源,有的学生不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学校就应该及时指出促其另谋出路,而不是仅仅通过扣发毕业证的方式促进‘严进严出’。”
“学校希望每个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都能顺利毕业,但这个目标往往难以实现。对于那些更适合在社会这所大学堂里历练和提高的人而言,及早投入社会不失为珍惜青春年华的一种好方式。”柳丽华认为。一名今年被劝退的山东大学大四学生在离校时婉拒了学院老师送别他的好意。他不失乐观地说:“退学意味着关上了一扇门,但同时也可能意味着打开了另一扇窗。”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国高校近年来普遍加强了对本科教学的日常管理,几乎所有高校都设置有严格学分管理的相关规定。发达国家不少高校在成绩警示方面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制度,对学生已完成多少学分、还差多少学分等设有“温馨提示”,以便学生进行自我设计和安排。但也有人表示担忧,成绩警示的“底气”在于校方占据强势地位。警示和劝退可能伤及学生自尊,严重打击其自信心。这种开列成绩“黑名单”的做法存在一定弊端。
据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一名处在劝退“边缘”的学生介绍,接到警示通知后,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扑面而来。“我反复思考:自己是否适合接受大学教育?最后,我鼓起勇气继续努力完成我的学业,一方面考虑到大学知识能够充实我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希望将来能以好的成绩回报父母。这期间,我下了很大的决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家长对记者说:“大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录取了学生,就应该充分保障该学生接受大学教育的权利。”山东大学表示,在作出劝退处理时,校方也承担了不小压力,须征得家长同意,并请家长签字或通过电话录音确认。
成绩不理想学生:能否有更多出路和选择?
受到成绩警示的学生占山东大学(不含该校在威海所设分校)本科生总数的0.51%。教育界专家指出,这个比例虽不算高,但如何对待这些受警示的学生却是个大问题,这比单纯发出成绩警示更加重要。学校和社会切不可一“警”了之。“要教育学生,大学首先是个学习的地方,否则他们即使离开学校,也不会就此汲取教训。”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
目前,山东大学已采取研究生“一对一”帮扶、辅导员约谈等多项措施,帮助受到成绩警示的学生早日走出困境。“过去学校有很多措施对经济困难学生和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帮扶。现在学校还制定了对成绩不理想学生进行帮扶的综合制度。我们经过专门调研后认为,解决受警示学生的思想问题,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是帮扶工作的关键。”柳丽华说。
同时,也有专家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得不接受劝退的结果背后,暴露出这些学生继续接受大学教育的权利缺失。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高校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角度出发,设立学生淘汰制度是可以理解的。但退学大学生要想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就必须重新参加高考,而不能通过转学等方式再次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让成绩差的学生退学,对学生是打击,不退学,对学校来说又很难保证人才输出质量。“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包括自由转学在内的现代大学制度。”熊丙奇说。
“在一些国家,大学生退学后仍可保留学籍,将来能够回母校继续完成学业,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有关专家提出,一方面学生有机会消除被劝退的不良印记,另一方面大学也彰显出人文关怀和兼容并包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