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二:怎样踢响“十二五”的 “头三脚”?
2011年2月18日 08:19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廖述毅 胡金波

  俗话说“头三脚难踢”。“踢响头三脚”,指的是万事开头难,而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被认为是成功的一半。

  《政府工作报告》在阐述“十二五”发展目标时,正式提出了“全力打造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战略构想。实现这样的构想,老百姓很期待。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建党90周年的特殊时间节点。今年,该如何踢响未来5年工作的“头三脚”?

  现代城市景观和田园风光水乳交融

  报告援引: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推进城乡区域联动发展,建设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以推进“三清两绿”为重点,着力加快生态市建设;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创新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提高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和受益面。

  报告解读: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但从全国各地的城市,特别是一些特大城市的发展历程来看,交通拥堵、垃圾围城、污染加剧、生活成本高等问题,几乎伴随城市化整个过程,在一些地方甚至有加剧的趋势。

  城市缔造了大工业和密集的服务业,尽管城市生活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类已经不可能回归到纯粹的田园生活中去了。不过,探索新型城市化之路,让城市更美好,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早在百年以前,就有城市的规划者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念,可见将城市与田园结合,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人居境界。而“摊大饼”的城市建设思路,不会给城市居住者带来理想的生活。

  嘉兴市社科院研究员、嘉兴市委党校兼职教授杜守嘉认为,嘉兴提出的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就是要减少城市规模扩大后的内部等级。即从地域上看,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区,不会呈现太多的明显层级。这种扁平化的城市形态,有利于教育资源、经济要素等连成一体。而田园城市,则要求城市不能在一个很集中的空间里发展,要严格控制城市里的各种污染,这就要求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搞好生态建设。

  在2011年,嘉兴的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建设将迈出崭新的一步,报告对今年的城乡统筹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提出了详细的目标任务,诸如,有哪些重点项目需要怎样抓好,有哪些指标需要在年内完成等等。在今年的具体工作任务里,宏大叙事少了,但是,却可以将打造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这一战略构想,从纸面上落实到现实之中。

  文化和生态:有此方称“宜居”

  报告援引:加强社会建设;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创新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提高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和受益面;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着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促进社会和谐;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报告解读:打造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不仅需要在城市建设方面加把劲,还需要社会建设给力。

  从表面上看,网络、田园这两个词,似乎只描写了一种平面图像,而没有多少社会内涵。但是,打造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最终为的是让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更舒适,更惬意。如果说城市建设也是一种手段的话,那么提升宜居宜业宜游的水准,那就是目的了。

  社会建设,民生是根本。2011年,改善民生仍然是工作重点。民生问题涉及面极广,而且不少事情相当琐碎,但这些都不应难倒一个以民为本的政府。报告指出,今年要帮助3.1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2.4万平方米;认真落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政策,确保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改善民生,不是嘴上说说、墙上挂挂的,报告中翔实的数据、具体的承诺,让人看到了2011年民生进步的新速度。在今年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做的是把这些承诺和指标落实到行动中。

  建设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是“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老百姓享受文化建设的更多成果,同样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0年12月30日,嘉兴市图书馆新嘉街道清华社区图书分馆揭牌,这标志着我市首个城市社区图书分馆开张了。在过去几年里,嘉兴的公共图书馆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不断向镇一级,乃至村一级、社区一级延伸,城与乡同步享受公共文化产品。报告指出,未来,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还将进一步完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全民文明素质。

  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应该是一个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城市。五年的时间里,让这样的新型城市从梦想走进现实,是一项需要全市上下协同努力才能实现的系统工程。相信有全市人民的支持,2011年,嘉兴一定能踢响打造“新嘉兴”的“头三脚”。

标签:嘉兴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