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沉睡的“小”土地发挥出“大”效益,平湖市的23亩闲置土地只是一个缩影。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的情况下,2010年,我市共盘活存量土地面积9200亩。让“沉睡”的土地流动起来,不仅有效破解了土地的瓶颈因素制约,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优化了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提高了土地资源使用效率。
这几天,秀洲工业园区内的浙江福莱特玻璃镜业股份有限公司,正抓紧建设新上马的项目。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这里原来有承业汽车、大禹环境等13家企业,占地612亩,实际利用只有110亩,82%的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福莱特却因为缺地无法上马新项目。针对这一情况,秀洲区采取了“限低进高”的措施,通过收购或另行安排土地的方式,让税收少、市场前景不好、科技含量低的13家企业退出这一区域,整合出来的500多亩建设用地全部转供给福莱特,实现“腾笼换鸟”。
为让更多的闲置土地发挥出实际效益,去年嘉兴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对全市闲置土地进行全面清理,并采取有偿收回、嫁接项目等方式进行分类处置。为了推进闲置土地处置,嘉兴市国土资源局6月份专门在市本级范围内选取了11宗用地面积大、闲置时间长、社会影响大的房地产开发用地,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并挂牌督办,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与此同时,我市还建立完善退地机制,做好闲置土地再利用工作。对因城市规划调整等政府原因不能开工建设的闲置土地或因土地使用者自身原因无能力继续开发建设的土地,通过洽谈签订退地协议书,给予企业必要、合理的经济补偿,由政府重新安排使用。
除了协商收回闲置土地,我市各地还采取“以收促建”的措施,督促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投资建设,否则将收回闲置土地。龙腾化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占地500多亩,但只使用了200多亩,去年,在“以收促建”的政策压力下,公司投资8亿元,启动了二期和三期工程,将剩余土地全部利用起来。2010年,全市共向用地单位发放出让金催缴通知69份,发放开工、竣工督办函405份。在严格的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机制下,全市建设用地项目开工率达到91%,竣工率达到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