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有近500万辆机动车的城市,汽车进入了很多普通北京人的生活,治堵方案的内容自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面对这些“非典型性”的方案内容,老百姓一方面很关心它将给自己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另一方面也开始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各自未雨绸缪。
“方案”引起争议
“限制上牌、征收牌照费、摇号、征收拥堵费、限制外地人买车、先有车位才能买车”等,都是已经出现在各媒体上各种版本的“方案内容”,虽然大多内容不够详细,或是来源模糊,但还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议论。
通过了解,对于传言中的这些治堵新政的内容,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也占了很大一部分。但在这些赞同者和反对者中基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认为目前机动车数量的疯狂增长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能无节制地让机动车数量增长下去。
针对目前媒体公布的这些“治堵方案”,腾讯汽车频道和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了《新规将出 限车令是否是治堵良策?》的网络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近1万份。其中6.4%的被访者认为限车令对缓解交通压力很有效,37.1%的被访者认为根本没有效果,30.5%的被访者认为没有太大效果,23.5%的被访者表示会有一些效果。
而百度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只有16.7%的人表示对传言的这些治堵措施表示支持。一些网民表示,目前造成北京拥堵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规划不合理,中心区功能过于集中。
另外,一些网民表示,收拥堵费、提高停车费等经济手段是同国外学来的,但前提是国外的公共交通等其他可供选择的设施已经很成熟,而北京的公交、地铁、停车位的规划等还远没有达到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这种单方面的高收费并不能解决问题。
同时,采访中,一些市民表示,担心政策不能落实到位,如果真有限制上牌、征收牌照费、先有车位再买车等这些强制性措施,将可能为新的腐败提供滋生的土壤。
“拧劲”的“未雨绸缪”
目前“限车”传言满天飞的情况也直接导致一个戏剧性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则是和控制机动车数量增长的目的大相径庭。为了未雨绸缪,很多人都提将买车计划提前。
进入11月以来,北京的汽车市场异常火爆,一个星期北京新增机动车1.8万辆,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素有车市晴雨表之称的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说,目前沸沸扬扬的北京将限车、限牌的传言也使得很多消费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提前进行了自己的购车计划,导致目前市场出现了非常态消费。11月份销量比10月份上涨25%左右,很多消费者都想先花几万元买个小车占个牌照。
一些单位职工和小区居民在年底前出现了扎堆买车的情况,一个单位或小区一夜之间多出了很多新车,使单位或小区的停车位立时变得捉襟见肘。
进入10月份以来,各品牌车型优惠的幅度逐渐减小,进入11月份以来取消优惠甚至需要加价的车型逐渐增多。同时,产品供应不足的范围加大,很多车型需要提前预订。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等品牌4S店11月份销量均比10月份有大幅增长。奥迪一位经销商表示,奥迪Q5加价幅度已从原来的3万元上升至5万元,且提车周期延长,有的车型提车周期已达4个月。
治堵要综合考虑
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按照目前北京市机动车增长速度,2015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按照规划,北京市区内的道路设施即使达到最完善的状态,也只能容纳670万辆机动车。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届时北京道路平均车速为每小时15公里,只相当于普通人慢跑的速度。
机动车快速增长成为目前城市拥堵的一个主要问题,但同时,治理拥堵也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综合考虑。
除了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外,交通规划的不合理、管理的低效率、公共交通的不发达,以及人们交通意识的淡薄等都是造成城市拥堵的原因。北京从2004年就开始了分阶段缓解交通拥堵,采用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的办法。
自每周限行一天政策实施开始,北京市交通委就表示,这些强制性措施是治标的方法,目的就是为治本争取时间,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就是治本的措施。目前,北京有十几条地铁线路在同时开通建设,到2010年底前将有5条新地铁线路投入运营,到2015年北京地铁线路将达到561公里,北京公交出行比例将达到45%,北京的交通拥堵将得到一定缓解。
届时,北京的公共交通将更加快速、便捷,吸引更多的人主动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但这都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