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从科技进步和创新看“十二五”发展途径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0年10月15日 07:49 来源:新华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不久前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了“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十七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回首过去5年——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中国攻坚克难,取得了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辉煌成就。

  展望未来之路——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再创新辉煌,走上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

  自主创新步履铿锵

  “我们正和天津、四川等地紧密合作,力争使物联网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说起最近的“喜事”,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兼感知物联集团总裁刘海涛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当前站在了物联网国际标准的制高点上,‘十二五’期间,一定要抓住这次历史性机遇。”

  这位物联网领域领军人物的信心,源自过去5年发生的变化——从研究、标准到应用,短短几年间,从上海到北京,从东部到西部,各地掀起了一股发展物联网的热潮。

  物联网,仅仅是中国过去5年间加快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缩影——

  过去5年,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发布、为未来十多年规划科技发展蓝图,到党的十七大号召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被提上了行动日程。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5年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硕果累累。

  ——高档数控机床、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5年来,来自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的喜报频传。

  ——高性能计算机、电动汽车、载人潜水器、重大传染病疫苗……在一系列高技术和产业化领域,中国科研人员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

  “过去的5年,可以说是我国科技发展最活跃的5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说。

    “蛟龙号”的机械手深海插国旗。3759米,这是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创造的最大下潜深度。中国大洋协会供图

  各地各部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短短3年,我们这里就集聚起高科技研发企业169家,聚集拥有国际视野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人才2000多名。”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园负责人刘毓文告诉记者。

  苏州工业园区的创新尝试,折射出过去5年来在许多地方所发生的变化——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从长江三角洲,到珠江三角洲,“十一五”期间,各地纷纷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地方创新活动日益活跃。中华大地上,科技创新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效益不断显现。

  回望5年来尤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不平凡历程,一系列事实充分表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更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举措。

  辉煌背后的隐忧

  作为共和国“钢铁长子”,鞍钢集团近年来加大科技创新步伐,有条不紊地调整结构、加强创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已占总产量七成以上。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就是从核心技术的‘追随者’变为‘引领者’。”鞍钢股份公司技术中心汽车板研究所所长刘仁东说。

  鞍钢的追求,缘于我国钢铁工业所处的尴尬局面——我国是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然而长期以来钢铁工业因高耗能、高污染而饱受诟病。钢铁产能过剩严重,钢铁工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道无法回避的难题。

  钢铁工业的尴尬,正是“十一五”收官之际中国发展处境的真实写照——

  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列世界前茅,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发展整体上还处在“要素驱动”而非“创新驱动”阶段。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使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

  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都在对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筹划,纷纷寻找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

  反观国内,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总体上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影响自主创新的诸多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战略基点和核心要素,更好地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轨道。”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说。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指出:“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只有通过发展科技,加快构建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才能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进入绿色发展的良性轨道。”

  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

   “下一轮上海产业发展的目标是,构建以高端制造、创新驱动、品牌引领、低碳发展为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日前透露了上海“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的初步思路。

  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个地区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十一五”即将收官,“十二五”行将起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未来5年,是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进一步完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尤其造就一批领军人才;

  ……

  “如果说过去5年是‘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和全面布局的阶段,未来5年就是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王元说,“从战略部署、资源配置、环境营造、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看,未来5年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基础研究的投入将明显加大、重大专项投入会继续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新产业群涌现、创新企业和创新型城市越来越多、更加重视科技惠民……专家为人们描述了这样一幅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图景。

  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到来之际,人们有理由相信:科技进步和创新必将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重要支撑,引领中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标签:十二五 责任编辑:张兆利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