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大小城事
现实与理想 平湖大学生陈超滩涂创业记
2010年7月19日 08:29 来源:嘉兴日报 陶克强 陆非凡
    7月14日上午,大雨下个不停。站在平湖市独山港镇小营头村的老海塘上向南眺望,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被沟渠和田埂分割的水田。

  风雨之中,一个穿雨衣的人走在泥泞的田埂上,一条小黑狗忠实地紧随其后。这个穿雨衣的人叫陈超,今年只有22岁,刚刚大学毕业,回乡承包了800亩盐碱地,现在是平湖市新海涂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

  在盐碱地发展高效农业,没人敢打包票能取得成功,但陈超很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此,有人说他能吃苦、肯钻研,是个不可多得的好青年;也有人说他不听劝、认死理,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傻孩子。其实,行走在现实与理想的边缘,陈超有困惑,有徘徊,更多的还是期待……

  在盐碱地上播种希望

  陈超是独山港镇星华村人。今年2月15日,还没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他,便以每亩45元的价格承包了800亩滩涂盐碱地。

  “盐碱地缺少营养,能种出什么?”面对别人的质疑,陈超没有灰心丧气。陈超告诉记者一个秘密:他曾经多次去上海崇明岛考察“稻蟹共生”种养模式,在种稻的同时养殖螃蟹,一亩“稻蟹”一年可实现收入4000至5000元。

  而复制“稻蟹共生”种养模式,已成为陈超摸索前行的动力。他信心满满地说,这次承包盐碱地,就是想把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陈超知道,改良盐碱地是“稻蟹共生”的基础和关键。为此,他主动到南京农科所向专家请教,热心的专家当即为他指点迷津:除施有机肥外,还要深耕深松、灌水洗盐,把“高盐”变成“无盐”,让瘦田变成肥田……

  “毕竟这是我初次创业,对成功的渴望比较强烈。”陈超充分认识到,营养成分缺乏是盐碱地的最大弱点。于是,他对症下药:给盐碱地撒上鸡粪、鸭粪等有机肥,让这片贫瘠的土壤吃上“营养餐”。同时,他以比较简单的种稻、养鹅为突破口,在800亩盐碱地上打响了种养“第一枪”。

  投身农业的背后力量

  事实上,早在去年年底,还有半年才毕业的陈超便已找好实习单位。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其工作能力得到了这个单位的肯定,很有可能得到一份专业不对口但还不错的工作。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选择“投笔从农”呢?陈超告诉记者,家人支持是他最大的动力。他的父亲陈康华以前在水利农机服务站工作,曾经养过白对虾、河蟹和青蟹。今年年初,陈超从父母处得知当地有部分围垦滩涂要出租,思考再三他终于决定回乡创业。

  对于儿子的这一举动,陈超的父母都很支持,而且还掏腰包帮助儿子创业:“要做就要讲究规模,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就这样,陈超一次性租赁了800亩滩涂盐碱地,合同承包期为3年半。陈康华表示,儿子学的是作物生产专业,种田正是学以致用。他相信在大学里掌握了新技术的儿子,肯定能在盐碱地里搞出名堂来。

  现实总比理想残酷

  然而,现实却和初次创业的陈超开了个不小的玩笑。今年4月下旬,他在150亩地上铺了20厘米厚的熟泥,准备用机器插秧。但是由于运来的是拆迁工地上的废土,里面尽是石头和碎砖头,只能改用人工插秧。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由于这里土壤碱性大,又是沙质土,保肥保水不易,150亩水稻发芽的只有半亩。陈超说:“光种子就亏了1万多元,加上化肥、人工等投入,亏损超过了3万元。”

  在水稻种植失败后,陈超及时调整了种养模式,开始向养殖业发展。5月1日,他从嘉善一家苗鹅场买进了2000只苗鹅。当听人介绍说鹅喜欢吃苏丹草时,他马上从内蒙古购买了3000多元苏丹草种子。但是,由于盐碱地土壤板结,苏丹草刚长出芽就焦枯了。

  陈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他养的鹅还剩下1800只,因为鹅吃的是小麦和芦苇,脂肪含量较少,每只有3.5公斤多,以每公斤14元的市场价来计算,一只鹅能卖到50元,全部卖光也只有9万元,仅仅保本而已。让陈超焦虑的还有,这些鹅的销路还未完全打开,现在只有一些小量订单。

  尽管如此,陈超还是很努力,每天清晨4点半就起床喂鹅。

  他还以每尾1.7元的价格,从武义购进了2万尾罗非鱼。由于近期鱼的生长速度不快,不过,偏咸的水质让罗非鱼比较适应,肉质比较紧实,连小骨头都没有。此外,他还在田里放养了几千尾鲤鱼、草鱼和鲫鱼,目前长势良好。

  “活下来”比“活得好”重要

  创业之后陈超才发现,现实和当初设想的很不一样,创业仅有理想和热情是不够的。近半年来,在这片盐碱地上,陈超一家已经投入了50多万元。“以现在的情况看,在创业的第一年,能够保本就是胜利。”陈超认为,在创业初期,“活下来”比“活得好”更重要。

  最近几天陈超很困惑:“这土究竟能不能种像小麦这样的一般作物?”他希望嘉兴或平湖的专家能够给他实地指导。而陈超的大学同学王露在实地察看后则坚持认为,水利设施不到位,是限制陈超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

  除此之外,昂贵的电价也让陈超“心疼”。由于种植水稻失败,相关部门认为他纯粹是在搞养殖,因而不能享受每千瓦时0.39元的种稻电价,“现在每千瓦时电价为0.89元,上个月光是为了灌水洗盐,就支出了3000元电费。”

  搞种养是陈超最大的理想,现在虽说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他表示仍会坚持下去。他说:“在风雨里寻找人生的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标签: 责任编辑:张彬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