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评论
“权力通吃”下的公务员“争当农民” 义乌市农村户口包含巨大的利益
2010年7月14日 08:13 来源:嘉兴日报 张贵峰(湖北)
    在就业压力增大、无数人挤破脑袋报考公务员的社会背景下,浙江省义乌市却出现了部分公务员把户口迁入农村“争当农民”的怪事情。前不久,义乌市有关方面清查出200多名拥有农村户口的公务员,并要求他们从农村迁出户口,办理“农转非”,退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

  初看上去,公务员“争当农民”这一现象确实相当奇怪。按照现行户籍制度,一个人一旦当上公务员,成为吃“皇粮”、端“铁饭碗”的国家干部,也就自然获得了城镇户籍身份。更不用说,就普遍社会现实而言,即使不是公务员,目前城镇户口的“权利含量”也远高于农村户口,岂有舍城镇而入农村之理?

  但深入幕后详查又会发现,公务员“争当农民”这一现象又是见怪不怪乃至稀松平常的。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公务员“争当农民”所“争”的无非还是“利益”二字。据介绍,在经济发达的义乌,其农村户籍的“含金量”相当可观:其一,户口在农村,旧村改造能分到108平方米的宅基地,宅基地可以流转,当地市场价每平方米超过2万元,即使是自己盖房子,也可以利用房子开展各种业务,获得比许多城市居民还要高的收入;其二,农村户口可以拿到征地补偿费,并可以每年从村集体资产出租、物业等经营收入中获得分红。

  义乌市农村户口包含着如此巨大的利益,确实令人艳羡、眼馋、动心。普通市民这样想也就罢了,身为“公仆”的公务员也为此想入非非并身体力行地去分一杯羹,显然就完全不对了。一方面,即使不考虑户籍,现行《公务员法》也明确禁止公务员拥有双重身份;另一方面,农村户口固然利益不菲,但目前公务员的待遇又何尝不高,公务员岂能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什么好处、便宜都想尽占?这正如当地农民所抱怨的:“公务员每月有工资,生活有保障,有的享受了集资建房,凭什么逢年过节还要到村里来分钱?”

  其实,义乌市这些“争当农民”的公务员,如果真舍不下农村户口的种种好处,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辞掉公差,彻底回乡当农民。遗憾的是,当地没有一个公务员舍得这样做。这或许表明,与农村户口的好处相比,公务员的吸引力还是要大得多。事实上,一些公务员“争当农民”之所以如此容易,背后所依仗的无非还是其手中的权力,能够轻易实现“权力通吃”,正如相关媒体报道指出的:“公务员掌握了相当多的资源,完全有办法操作。”

  在“权力通吃”的潜规则之下,一些公务员竭力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福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并非仅仅体现在一些公务员“争当农民”上,比如在一些地方,原本专供低收入者的经适房却常常首先“适用”于公务员。公务员“争当低收入者”与“争当农民”实属异曲同工。

标签:农民 责任编辑:张兆利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