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坐在办公室“种”蔬菜 科技支撑引领秀洲农业转型
2010年7月9日 09:13
秀洲新闻网7月7日讯 这段时间,在洪合镇的绿华公司蔬菜大棚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奥运蔬菜红生一号,准备送往各定点销售摊位和各家餐饮店。
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奥运蔬菜为秀洲农民提供一条致富新路径。“大部分奥运蔬菜每公斤要卖到15元左右,有些甚至卖到50元,但由于其营养价值和科技含量高,已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喜爱。”区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依托粮油、畜牧、水产、蚕桑、林果、瓜蔬“六大”主导产业,今年年初以来,秀洲区继续大力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依托科技支撑,现代农业转型提升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秀洲制造”的农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精细化生产掀“产业风暴”
走进秀洲区乐丰年莲藕专业合作社,连片的荷花长势十分喜人。采用套养模式,合作社利用从日本进口的现金设备对莲藕进行精细化加工,每亩效益可以提高1000多元。“不仅提高了产量,销路也更好了。”合作社负责人李利民说到,虽然莲藕现在还没有成熟,但他们已经接到了不少订单。
现代化、产业化与传统工艺及技术不同,由于是工厂化生产莲藕,从原料筛选到包装出厂,完全体现标准化及均一性。以先进的技术设备培育莲藕,不仅莲藕的大小、形状、色度均可控制,还能够保证产品的高品质、均一性等特性,这显然有别于传统农家栽培的技术方法及工艺。为了保证乐丰年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莲藕的品质,今年合作社专门投入300万元资金购买设备,进行技改,同时对21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进行改造,从原料进厂把关到成品出厂把关,制定了各部位的标准操作程序及工作指导书。
09年成立至今,合作社已有注册社员56户,基地面积1100亩,辐射带动全区3400多亩600多农户的莲藕生产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大量农户增收致富。
区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也坦言,依靠科技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秀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秀洲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已达70多个,国家有机农产品3个,并已建成优质粮油、高档苗木水果、有机鳖、特色瓜蔬等精品生态农业核心示范基地21个,面积1.5万亩。
热捧低碳农业
去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让低碳经济成为了热门话题。低碳不仅与工业相关,更与农业有关。据联合国估计,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抵消掉80%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如果不生产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1%的石油能源;如果不施用化肥,可以降低30%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低碳农业项目也正在涌现,秀洲一些传统农业项目的所有者也在积极向循环生态的方向转型。
每天上午8时许,上海光明乳业的专用车就会停靠在王店镇东兴奶牛场,不一会儿,4吨鲜牛奶就被装上车运往上海。“由于品种好,现在养殖场产出的牛奶全部供应上海,每头奶牛的年利润能达到1万元。”奶牛场负责人顾东兴说。
顾东兴表示,养殖场一直采用生态养殖方式。目前农场种植了2000多亩的粮油、蔬菜、瓜果等作物,奶牛吃的饲料大部分是由农场自己种植的玉米和稻谷的秸秆制成。有了这些高能量的粗饲料,加上科学管理,平均每头奶牛每年可产奶9372公斤,去年其单产在长江以南地区名列第一。
废弃的畜禽粪便经过处理成了果园、蔬菜地的绿色肥料;大小麦、晚稻收割后,秸秆全部切碎还田……原来农村中用于烧火甚至丢弃不用的秸杆等都成为种植的重要基材,如今,绿色生态循环模式在秀洲正悄然兴起。
物联网给传统产业插上翅膀
近日,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何勇及数位博士,来到新奇特果蔬专业合作社探讨物联网技术如何应用于180多亩果蔬设施栽培中。
据了解,新奇特果蔬专业合作社如果依托物联网技术,建立果蔬设施栽培新型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对设施大棚中果蔬的栽培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就能正确掌握果蔬生长情况及土壤和环境参数,并自动控制水泵和电磁阀,实施远程灌水和施肥,提高果蔬的产量和质量,进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何勇教授表示,合作社目前的设施条件完全符合建设果蔬设施栽培智能控制系统的要求,这项技术的应用将大大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主动性,减少盲目投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果蔬设施栽培中的应用,转变了果蔬设施栽培传统生产方式,该项技术的应用,有望使秀洲农民坐在办公室‘种’果蔬的理想成为现实。”区农经局有关负责人说。
来源:
秀洲新闻网
作者:
张彬 通讯员 黄健儿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