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评论
还是到高温工地上“研究”吧 中国有个成语叫“推己及人”
2010年7月12日 08:28 来源:嘉兴日报 秦时月(嘉兴)
    自6月下旬以来,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进入7月后,气温更是节节攀升,北京连续两天达到40摄氏度,上海有3天超过37摄氏度。在如此高温酷暑下,身处高温作业第一线的工人、交警、环卫工人等等,理应是各级政府部门最关注的人,理应及早把防暑降温的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他们身上。然而实际情况怎样呢?据报道,7月5日,北京最高气温达40摄氏度,北京朝阳区某工地上依旧在热火朝天施工。记者到施工工地上采访工人,询问他们有没有领到过6月的高温津贴,工人们茫然地摇摇头。记者又去采访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回答是“正在研究制定今年高温津贴”。北京“正在研究制定”,其他地方不知又将如何?从“研究”到“制定”,再到贯彻实施,不知又要经历几个轮回?这种年年都要碰到,年年都会如期而至的事,为什么不能早点研究、早点制定,非要等到高温降临时才手忙脚乱、匆忙应对呢?这里是不是有个感情问题、立场问题?

  中国有个成语叫“推己及人”,坐在空调房间里享受着20多摄氏度清凉的人,怎么能体会在野外高温下挥汗劳作的贫民百姓的艰苦和期盼?“推己及人”只有在同等环境、同等条件下才能做得到。如果让那些制定防暑降温政策的官员们到40摄氏度高温的工地干上一两天,感受一下烈日炎炎如火烧的滋味,他们对老百姓的感情、立场恐怕会有一个明显转变。

  防暑降温的政策措施不到位,反映了立法的滞后。新中国成立快61年了,劳动者在高温季节的权益保护只有一个1960年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47年后,到了2007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又发过一个《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据说因缺少相应追责和处罚机制,执行得不尽如人意。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问题,难道就真有那么难吗?如果真想作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每到高温季节,我们总能在电视、报纸上看到各地领导到生产第一线慰问职工的情景,这自然是“情为民所系”的写照,但更重要的是,显然还是尽快解决诸如调整劳动作息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支付高温津贴、确保安全生产等根本性的问题。

  高温季节也就是两三个月的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别等秋风萧瑟了还在“研究制定”之中。

标签:高温 责任编辑:张兆利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