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汇聚246个国家、组织设计理念 上海世博会——中国最大的"科技馆"
2010年5月30日 07:45 来源:嘉兴日报

  占地3.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汇聚了来自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设计理念,可以说是国内最大的“科技馆”。

  近一个月里,已有700多万中外参观者到访这座“科技馆”。在半年的展期里,它将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成为一把试图开启未来城市美好生活的“钥匙”。

  

  科技激发好奇

  机器人、概念车、航空器、抗震楼……上海世博园囊括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前沿科技。东道主的“一轴四馆”、各国的新奇建筑,本身也是环保高科技的展示舞台。漫步世博园,参观者或许还能遇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叶叔华,法国科学院院士盖伊·拉瓦尔等。

  “太神奇了!”德国馆重达1.23吨的“大魔球”在人们的惊呼中摇摆起来,忽然间化为一只悬空的“眼球”,注视着人群中声音最响的区域。

  “没有眼睛、没有耳朵的金属球,为什么可以和观众互动呢?真有些不可思议。”上海游客王颖赞叹道。

  面对这只装有40万根发光二极管的金属球,参观者大声呼喊。球的奥秘其实是在大厅天花板上,上面安装了8个话筒,从8个方向收听观众喊声,而一台计算机负责处理这些声音,控制球体摆动或变换图案。

  参与“动力之源”金属球开发的德国米拉联合设计策划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英格·卡斯柯说,这只球的相关技术并不神秘,只是很少有人用这些技术做这样一个“好玩的东西”。而互动活动最终希望表达“人类的团结,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

  类似德国馆这样“用科技制造新奇”的案例还有很多。沙特馆的巨幕高清投影、日本馆拉小提琴的机器人等博得人们称赞。一项统计显示,上海世博会开园近一个月,平均排队时间最长的展馆,几乎同时也是科技含量最高的展馆。

  

  科技充满美感

  中国国家馆的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是高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它赋予科技以美感,呈现了一幅活生生的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画卷。但见在128米长的“墙面”上,显示了放大近30倍的北宋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随着日夜景的交替变幻,上千个人物在其中活动,栩栩如生,再现了北宋汴京城的繁华市井生活。

  陕西游客王江说:“没想到这幅画能用这样的方式展现,过去感觉冷冰冰的科技,变得亲切多了。”

  上海世博会是个机器人的“大擂台”。日本馆的机器人擅长用小提琴演奏中国民歌《茉莉花》,法国馆的机器人小而灵敏,甚至能打太极、踢球;澳门馆的机器人会说多国语言,表情丰富;上海企业联合馆的机器人擅长烹饪;震旦企业馆的机器人则会扭动腰肢跳舞和背诵《三字经》;西班牙馆高达6.5米的“米宝宝”其实也是一个巨型机器人……

  在日本馆里,人们除了可以聆听机器人的小提琴演奏,也可欣赏到融日本能乐与中国昆曲于一体的朱鹮主题舞台剧。日本馆馆长江原规由说:“这其中蕴含着日本馆的主题‘心之和,技之和’。”

  

  科技连接现实与未来

  在企业馆林立的世博园D片区,科技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紧密相连。上汽——通用汽车馆着眼于“行”,它的概念车“叶子”不仅车身被设计成流线型的绿色“叶子”,其动力也完全来源于太阳能和风能,甚至设想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

  远大馆则侧重于“住”,其展馆本身就是一座“会呼吸”的节能建筑,这座建筑融汇了“9度抗震、6倍节材、5倍节能、1%建筑垃圾、100%工厂制造”的特色,成为一座科技含量极高的“可持续建筑”。

  与远大馆隔江相望的、“毛茸茸”的英国馆,是一座“种子殿堂”。构筑起英国馆的6万余根亚克力杆内蕴藏着形形色色的种子。展馆还向人们展示了英国科学家对于“未来植物”的无限想象——能“吃掉”自己并变成石油的植物,能抓住小偷的植物,能发送手机短信的植物,能隔音的植物以及能识别空气中病毒的植物……这些尚未成为现实的“未来植物”,引人畅想。

  “大阪世博会上的‘月亮石’极具人气,它加深了我们那一代人对于科学的崇拜和狂热。”年轻时亲历大阪世博会的大隈育子说。

标签: 责任编辑:朱琴燕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