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温企全国招选党组织书记 最高年薪20万元 参与招选企业基本产值过亿
2010年5月19日 08:00 来源:浙江在线
    据《青年时报》报道 5月18日,温州市市委组织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将面向全国招选25名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最高的年薪为20万元。现场报名时间为5月22日至5月28日,也可以在同一时间内通过网上报名。

  据悉,这种由组织部门出面招选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的做法,不仅温州是第一次,在全国来说,也是第一次。

  被招选后,这些党组织书记薪酬保证在5万以上,最高年薪20万,有1/3强大企业给出薪酬待遇在10万元以上。一位受访的企业家说,这个薪酬在温州,也接近于一般规模企业的高层薪酬待遇。

  有参与招选的企业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薪酬还可以谈。言下之意是,企业可以根据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给予更高的薪酬空间。

  参与招选企业基本产值过亿

  1987年,非公企业瑞安市振中工程机械厂建立党支部,是我省的第一个非公党组织。

  现在,温州非公企业的党组织有4227个。

  目前温州非公企业党组织的书记大多数由企业主、企业董事或本地离退休的干部到企业担任。

  在传统中,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并不在组织部门的职能范围之内。温州组织部门为什么要出面统一向全国招选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

  温州市委组织部新闻发言人李坚表示,这是“在非公企业的要求下,组织部门出面在全国范围内招选非公企业党组织的书记”。

  温州市委组织部门的有关人士表示,对于这25家企业都是组织部门经过各方面的考察,精选下来的企业。记者注意到,这25家企业在温州基本上是让人耳熟能详的企业,工业产值基本上都过亿。

  李坚说,25家企业除了规模、经济效益和基础党建等因素外,这些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或者是由企业老板、企业董事担任,或者是原党组织书记年龄超过65岁。

  言下之意是,对于新的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上任,不存在着企业人事方面的问题。

  李坚强调:这个全国首创的制度“还在探索中”。

  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经历者受青睐

  对于此次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的招选,企业充满着期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许多非公企业老板谈到“如何看待一个优秀的党组织书记”时说,人才、人才难得。

  原温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林可夫退居二线后,出任正泰集团的党委书记,原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达东退居二线后出任德力西集团的党委书记。

  参与招选的华迪钢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迪表示,希望新的党组织书记能够有企业管理业务能力。在给出的招选职位上就非常直接地写上,党支部书记兼行政经理。

  王迪希望能找到一位曾在机关、事业单位从事领导工作的党组织书记。王迪说,企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事过领导工作,今后能方便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

  民扬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逢燕希望新的党组织书记年轻一些。刘逢燕说,现有的党组织书记虽然工作比较务实,但由于年纪偏大的缘故,很难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华迪钢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民扬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的期望具有典型性。在招选职位的设置中,就有10家非公企业是“党支部书记兼行政经理”,有13家非公企业希望招选的书记有机关、事业和国有企业的工作经历,年龄倾向于50周岁以下。

  想当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这样报名

  此次,温州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选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而来自全国的应“招”者该如何应“招”。

  基本条件是,中共正式党员,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要求,以及企业个体的具体条件。

  现场报名时间为5月22日至5月28日;报名方式可以网上报名,也可以是现场报名。网上报名(登录温州高新人才网www.600hr.com);现场报名,地点为温州市鹿城区鹿城路40号和平大厦三楼温州市厂长经理人才公司。联系电话:0577-88270255,88223001,88965095。

  每位报名人员可以报选两个职位。

  招选程序分4个步骤:专家面试,每个职位原则确定10名人员参加面试,面试时间为6月12日;双向选择,根据面试成绩,每个职位原则按照5∶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入围人员,与需求企业进行双向选择;组织考察,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考察组对签订用人意向书的人选进行全面考察,并作出综合评价;企业录用,正式签订企业用工合同,并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温州组织部门表示,根据党的有关章程,在正式就任党组织书记之前,被招选的人选要先在企业与党员接触一段时间,经过选举确定。

标签:温州 责任编辑:张兆利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