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丝绸之府能否变身创新之城?(倾听) 嘉兴建起了科技孵化城
2010年5月10日 14:20 来源:人民日报 唐 帅 王慧敏 梁孟伟

   阅读提示

    这里是“丝绸之府”、纺织业仍占全市产值一半以上,迫切希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这里科技资源比较缺乏,急寻一条靠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嘉兴,位于上海与杭州之间的长三角要冲之地,面临着许多县域经济体相同的难题:如何进一步发展?

  再过20多天,浙江科技孵化城(嘉兴)将满周岁。她能否像预期的那样成为撬动嘉兴秀洲区乃至长三角新一轮发展的支点?

  

  科技资源几乎为零却不甘心从零开始

  集聚,带来创新资源平台

  在当地,人们对嘉兴的描述,说的最多的就是“区位优势”。

  嘉兴位于长三角高速公路节点处,“三横三纵”的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1小时左右可以抵达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这样的位置让很多欲在长三角进行布局的企业垂涎不已。

  “百度”一下嘉兴的支柱产业,显示出的是服装、箱包、纸业和皮革。

  “盘点‘十一五’规划’时,秀洲区只有两项没完成,分别是研发投入和新产品产值率。这让我们更加明确了以创新引领秀洲未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业并举的发展方向。”秀洲区副区长周巍这样阐释孵化城的构想缘起。2008年底秀洲区开始谋求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模式探索。

  转型升级,必须依靠科技支撑。谈到这一点,秀洲区新塍镇的沈荣昌最有体会。他既是创立十多年的嘉兴市奥丽丝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又是刚成立不久的嘉兴市昌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后者专门生产太阳能电磁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去年“奥丽丝”克服重重困难,才创产值5000万元;而只有几十平方米厂房、不过20名员工的“昌峰”,年产值却高达5亿元。

  同一个人经营运作,结果天差地别。

  “但是嘉兴的科技资源非常少,只有一个浙江大学的博士后工作站。通过综合各种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我们认为不能从零开始。”周巍说。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孵化、产业化。”秀洲区科技局局长俞金华说,我们要利用好和上海、杭州的同城概念,承接好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的资源,建好 “后花园”。

  孵化城于2009年6月3日正式成立并启动建设,通过引进先进载体、构建好服务平台,形成了政府主导、项目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聚焦于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产业。

  集聚的路径已经得到了现实的初步证明,成功开发中关村软件园的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首次走出北京,投下63亿元,建设“中关村长三角创新园”;上海交大科技园首次走出校园,斥资10亿元,打造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今年3月28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秀洲光电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这些早已声名在外的公司带来的是一个个战略性平台,一个能够集聚秀洲最缺乏、也最不擅长吸纳的创新资源的平台。

  “我们不仅有‘八园’,即八个各有侧重的产业园,还有‘一心’,即科技孵化城核心区,这里将成为一个商务中心区。”周巍说,因为产业在这里长期发展,必然带来更多的人流,我们必须提供所有的配套设施,美化生活环境,让在孵化城工作的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得到解决,这也是孵化城之所以成为“城”的原因之一。

  从引进先进载体、聚集科技要素,到新兴科技型主导产业带动发展,再到科技新城的建立,孵化城的发展路径已经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为通过“试验田”的产品提供“大田”

  集聚,带来积极的气氛

  在孵化城里的企业都是已经跨过“死亡谷”的成长期企业,来到孵化城就是为了实现加速的发展。

  “我们为在‘试验田’取得成功的产品提供‘大田’,让产品走上产业化的道路。”周巍说。

  “我们在孵化城的目标是把这里建设成为‘慧谷’。”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玮说。谈到葛玮苦口婆心的劝说,嘉兴西欧斯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玉民颇为感慨,他的企业本来是坐落于嘉兴市南湖区,但是场地、硬件、设备等受到限制,被葛玮“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动,如今已经完成搬迁,并定下了五年之内上市的目标。

  在嘉兴市正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77岁的周志才董事长和70岁的刑承兴总经理谈起自己的企业,两位老人像年轻人一样有激情。他们2007年开始创业,是国内唯一专注于工业用太阳能的企业。工业用太阳能需要温度达到100摄氏度之上,国外在这方面的示范工程很多,但是大量应用也不多。“尽管目前还谈不上有利润,但我们上个月已经有了第一笔不到30万元的产值。”周志才说。“我们在1年多的时间里获得了8项专利。”谈到产品开发,刑承兴十分兴奋,他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找到了在工业用太阳能研究方面有所建树的刘永久,并把他带到了公司。“我是个小字辈,我们三个人完全是志同道合。”已经年近50岁的刘永久开玩笑地说:“现在园区所有的屋顶都是我们的试验基地。”

  嘉兴大晨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的一家公司,从1997年就开始涉足LED产业。“我们这里研发部有大约30人,主要针对的是封装工艺的提升。”公司研发部经理皮剑平对记者说,我们这里的封装工艺已经是世界领先的了。作为一项节能新技术,LED产业也是整个孵化城重点要发展的产业。大晨光电的进驻还带来了相关上下游的企业。嘉兴市旷逸新光源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大晨光电在欧洲的主销售商。“我们在德语区拥有自己的品牌。”公司海外销售部经理赵佳俊说,我们的产品在欧洲不仅与欧司朗等著名品牌在同一柜台销售,而且价格也相差无几,月营业额已经达到35万欧元左右。 

  孵化城聚集的积极气氛,带来的观念碰撞,让“城”里的企业在“大田”中成长。

  载体的品牌效应比政府吆喝效果好

  集聚,一种可复制的模式

  “孵化城不是‘一心八园’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化学反应,从概念产生到形态定型的过程,是我们从制度上明确创新发展具体路径的过程。”秀洲区委书记祝亚伟说。

  “这里有政府充分的支持,发展空间很大,我们和秀洲区政府从初次接触到最后签约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北航国家大学科技园嘉兴分园常务副总经理钮键介绍说。

  孵化城选择的,依托拥有成熟运作经验的创新平台和载体、依托战略合作企业引进成长期的企业、通过孵化城内完善的政府性服务平台支持企业产业化的模式,并不是难于复制,先进载体的品牌效应比政府自己去吆喝,效果要好得多,但是能不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和市场化运作而使成本最小化,是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我们希望别的地方能够根据自己城市的特点,去复制我们正在探索的这种模式,如果是这样的话,孵化城的意义将更为重大。”周巍说。

  去年仅半年的时间孵化城就实现了税收2808万元,今年一季度又新注册了24家企业。“浙江科技孵化城是一个‘原子反应堆’。孵化城的产生,意味着我们打造了一个能够最大效率地集聚创新资源的平台和载体,而又通过这个平台和载体辐射一大片经济区域。可以说,孵化城是撬动秀洲乃至长三角下一轮发展的支点。”秀洲区区长张明超这样展望浙江科技孵化城的未来。

  

  “零资源经济”的启示(子夜手记)

  无法“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浙江嘉兴,依靠制度创新,广泛利用外部资源、外部市场,推进要素聚集而获得快速发展。这种两头在外的经济现象被称为“零资源经济”。

  当然,“零资源经济”发展思路是不囿于当地资源,而不是不利用任何资源就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有些地方,虽然不具备地理优势,但也许会有资源优势;有些地方,虽然不具备资源优势,但可能具备文化优势;有些地方,虽然不具备文化优势,但可能拥有人力资源优势……在资源自由流动的今天,区域优势更多地来源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及企业家精神,而不是自然资源的禀赋。

  “零资源经济”在一定区域的成功实践,不仅给资源匮乏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对资源富集地区也是一种启示。如果过分依赖自然资源,不仅造成资源环境的紧张,还可能会抑制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对出现的市场机遇、政策机遇反应迟钝,导致地下富、地上穷。

  因此,加快体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起开放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才是地区竞争力的真正来源。

标签:创新 责任编辑:张兆利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