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秀洲区大力推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2017年9月27日 09:04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张帅 通讯员 王力东 李民

  蚕桑产业链多元化延伸

  “等这些中秋蚕的茧子收了,也不准备卖了,打算自己拿来做两床蚕丝被,晚秋蚕零星养点,主要还是供游客们来参观、体验,今后不仅没那么累了,其他收入也挺可观。”日前,新塍镇潘家浜村的蚕农夏惠英笑着说。原来,作为传统桑蚕养殖基地,潘家浜村挖掘蚕桑产业链多元化延伸,让蚕桑产业融入旅游,拓宽了蚕农增收渠道。

  市场好时,农民积极栽桑养蚕,一哄而上;市场差时,挖桑毁桑改种其他作物。这也是秀洲蚕桑产业近年来遇到的普遍现象。其实,作为全省蚕桑产业重地之一,秀洲的蚕桑产业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鼎盛时期有桑园5万多亩。然而,随着传统蚕桑产业的衰落,如今,秀洲区现有桑园面积仅2.5万多亩,而且,部分桑园也不养蚕。

  一组最新数据可以看出秀洲传统蚕桑产业的发展态势。“今年的晚秋蚕已经于9月21日发种饲养。”秀洲区农经局经作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秀洲区晚秋蚕已订晚秋蚕种3066.95张,定种量同比减少818.55张,减少21.1%。

  “目前,蚕桑产业的发展,受产业单一的局限,让产业的推广和生产受到阻碍。”该负责人说,如何延伸蚕桑产业链,丰富产业结构,实现多元化发展,这是秀洲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打破传统蚕桑产业发展瓶颈,秀洲早有尝试。几年前,在秀洲区蚕桑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王店镇的养蚕大户徐传金夫妇便开始在桑园套种青菜,唤醒“沉睡”的桑园。“马上就是养晚秋蚕了,养完之后我们会在春蚕之前,利用桑树下的空间,套种青菜,大概明年3月就能收成,这笔收入是实实在在增加的。”徐传金说,现在,周边越来越多的蚕农也开始跟他们一样,充分利用桑园土地,套种经济作物。

  徐传金是秀洲实施桑园综合开发,走蚕桑循环经济之路的生动缩影。“如今,桑园的林下经济发展得有声有色,蚕农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秀洲区农经局经作站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这几年蚕桑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与推广应用,目前,秀洲区建立起了三种蚕桑循环经济新模式,第一种是桑叶养蚕—桑园种菜—菜根肥桑的间作套种循环利用生态模式,第二种是桑叶养蚕—桑园养禽—禽粪肥桑的立体养殖循环利用生态模式,第三种是桑叶养蚕—桑枝种菇—菌棒肥桑的循环利用生态模式。

  发展休闲观光蚕业也是秀洲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方向。“以前我们家家户户都养蚕,这也是我们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丰富资源。今年,我们收集农户们淘汰的蚕匾、缫丝车、纺车等蚕桑用具,在村子里专门设立了一个蚕桑文化体验馆,希望延伸蚕桑产业链,让蚕桑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让游客们能够重温悠久的蚕桑文化。”新塍镇潘家浜村党支部书记章何兵告诉记者,接下来,该村还将在蚕桑文化体验馆不定期组织相关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其中,了解江南水乡的蚕桑文化。

  “其实,不光潘家浜村在发展‘蚕桑+旅游’,天福村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废弃蚕匾再利用,成为乡村旅游的独特风景,而且天福村连续多年举办手工剥丝绵比赛等蚕文化活动,吸引很多蚕农前来参加;王店镇南梅果桑采摘游基地也结合亲子采摘、观光旅游,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秀洲其他地方的果桑种植也在不断增加……”秀洲区经作站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嘉兴文保点的王店茧站曾经还是全国最大的茧站,可见秀洲的蚕桑产业底蕴深厚,“再加上秀洲有着城郊型蚕业的便捷优势,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对蚕桑产业链进行多元化延伸。”

标签:蚕桑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