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打开西部新格局(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2019年10月31日 09:06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王斌来 姜 峰 蒋云龙 杨文明

  来到西部,更知中国之博大;行走西部,更见时代之脉动。

  中欧班列开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打通,古丝路响起新驼铃,我国西部地区正从昔日的开放末梢变身开放前沿。

  造林绿化坚持不懈,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实现绿进沙退,从黄变绿的生态奇迹在西部不断上演。

  今年5月,革命圣地延安整体告别绝对贫困;曾经“苦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去年贫困发生率已降至4%,告别贫困进入倒计时……

  西部,不再是那旧模样。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我国经济版图中令人瞩目的版块。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更加注重抓好大保护、更加注重抓好大开放、更加注重推动高质量发展。

  落子破局,今日西部如何走好这盘新棋?

  大保护·底色

  生态保护成为西部开发的底色,更是不容触碰的红线,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得到巩固

  路好,驱车登高。碧空下,川峁交错、沟壑纵横的陕北黄土高坡,目力所及皆是绿。

  点开卫星地图,一条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的“胡焕庸线”,曾将中国划成两个“色块”:线的东南,绿意盎然;线的西北,黄是主色,生态脆弱。

  “一担水走四里路,捎句话儿隔山吼,不下雨来不打粮,雨水大了就发洪。”延安宝塔区冯庄乡的史海海,20年前还在山坡上“刨食”。“越垦越荒、越荒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令上世纪末的延安水土流失面积高达77.8%。

  1999年,延安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截至2018年,累计完成1077万亩,全市植被覆盖度提高35.3%,每年入黄河的泥沙由2.58亿吨降到0.31亿吨。

  生态保护成为西部开发的底色,更是不容触碰的红线。

  车行终南北麓,秦岭如屏伫立。走到山脚下的西安市长安区东大街道高冠河东侧,一片复绿后向市民开放的公园,去年还曾挂着“私邸勿入”的标牌。

  多年前,违规审批的“群贤别业”项目,非法占地263亩,堂而皇之建起65栋别墅,在自然保护区售卖“田园生活”。2018年西安秦岭北麓别墅整治,就在这里打响“第一枪”,一个月内全部拆除复绿。

  这是一场力度空前的整肃风暴。“全市排查出秦岭北麓违建别墅1194套,拆除1185套,没收9套,此外还清理整治了农家乐占用耕地、河道等九大类3035个违建项目。”西安市副市长杨广亭告诉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着力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大保护”被摆在突出位置。“大”,既意味着空前的保护力度,更激发着全新的保护机制。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正式确定了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流域上下游以及市场化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2017年中央财政投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就达175.8亿元,西部地区拿到的资金占60%;中央草原补助资金187.6亿元,西部地区占96%。

  目前,西部地区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的县(市、区、旗)占全国的62%。2018年中央财政下达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721亿元,比上年增加94亿元,增幅达15%。

  在中央转移支付这一纵向的生态保护补偿之外,多元化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已签订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广西、贵州等地开展省(区)内跨市流域上下游补偿。

  正在深入开展的祁连山、大熊猫、三江源、普达措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也不断刷新着自然资源保护理念和管理体制。青海探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改革,水资源量增加84亿立方米。

  截至2018年,西部地区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1.26亿亩,设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37个,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得到巩固。

  把调整优化结构与扩大内需更好地结合起来,国家进一步加大西部地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力度。西部基础设施通达度、通畅性和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11月底,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25万公里,是上世纪末的2.5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3万公里;民用运输机场数量117个,占全国比重突破50%。

  大保护赢得发展良机,旅游业表现尤为突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西部各地竞相发力做好“生态+”“旅游+”文章,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达41.4亿人次、4.5万亿元,连年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正擦拭出绿色发展的新名片。

  大开放·引擎

  把扩大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引擎,着力打通大通道、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西部逐步从开放末梢走向开放前沿

  北部湾,海天一色。6月30日,一列载着70个标准集装箱货物的中欧集装箱班列,从广西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首发驶向德国杜伊斯堡。这标志着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开通运营,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港钦州港实现海铁、公铁联运零距离接驳转运。

  2017年以来,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我国西部相关省区市与新加坡携手合作,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广西北部湾为陆海联运门户,打造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中新互联互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成为西部内陆开放的一道亮丽新风景。

  “以前货物少,一年也开不出几列车,现在每天要装满3列车。重庆、四川、陕西等省市的电子、机械产品,大批量从我们这里运往海外。”广西沿海铁路公司钦州港站站长黄光辉告诉记者。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实现中国西部到东南亚、南亚线路的‘裁弯取直’。以重庆—新加坡为例,传统的江海联运需经长江至上海,所花时间约25天,经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铁海联运只需7至10天。”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厅长蒋连生说。

  新通道变“大通道”。截至今年6月底,“陆海新通道”国际铁海联运班列不到两年累计开行1843班,开行频次从最初每月一班到现在每日开行,提升40余倍,目的地已扩展至全球六大洲7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个港口。处在铁海联运节点的钦州港,去年跨入亿吨大港行列,今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箱,同比增长25.4%。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独具区位优势的广西,发展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进入新时代,5600万壮乡儿女正担当起党中央赋予广西的新定位、新使命,抓住中国东盟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把扩大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举措,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着力走活开放发展这盘棋。

  把扩大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引擎,通过大开放推动大开发,广西是西部的缩影。依托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西部在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正迎头赶上,逐步从开放末梢走向开放前沿,成为我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着力打通大通道,西部敞开怀抱拥抱世界——

  坚持以大通道建设促进大开放,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量率先突破2100列,稳居全国中欧班列前茅,已成为联接境外16个城市、境内14个城市的泛欧泛亚重要铁路枢纽。

  截至目前,从国内各地始发的中欧班列已开行逾万列,其中七成经由新疆出境。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目前可通达中亚和欧洲18个国家的25个城市和地区,每天开行3列。

  四通八达的国际大通道,让山城重庆成为重要枢纽:向西,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向南,“陆海新通道”通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出海;向北,“渝满俄”班列直达俄罗斯……

  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西部开放高地开始“显山露水”——

  新发布的《重庆口岸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若干措施》,明确将货物提离时间降低1/3以上,口岸综合物流成本降低10%以上。中国和新加坡还将在重庆两江新区合作建设多式联运示范基地,探索多种运输方式在货物交接、合同运单等方面的制度对接和统一规范。

  从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到成功开立全球首份“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重庆、四川、陕西3个自贸试验区紧扣制度创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为内陆开放添动力。广西、云南以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平台,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宁夏、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顺利推进……

  更多更新的开放故事,每天都在西部地区上演。近6年来,西部货物贸易占全国比重从6.1%提高到8%,对外投资翻了一番。

  广袤的西部,过去“向东一条路”,未来“四面逢财源”。

  高质量·变革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下好创新先手棋,积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2018年,出货量57.5万台,增速65.7%——成立不到6年,成都极米科技有限公司就在饱和的家庭视听领域冲出重围,成长为国内投影显示行业龙头,用户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极米的快速发展,缘于对创新的不懈追求。“极米创业时有两条路,一是享受成熟供应链的红利,进行整合翻版,做一个跟随者,这条路风险低收益快;二是推翻既定规则,创造一个全新的产品形态,做一个先行者,这条路风险大困难多。”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说:“极米选择了后者。从实验室做起,集中资金、精力专注研发。”

  夏日,走进极米公司所在的成都高新区,比天气更火热的是这里的创新创业氛围。成都晓多科技有限公司主攻人工智能,开发的客服机器人产品,问题解决率达95%。公司负责人江岭说:“核心技术团队60多人,基本上都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北大、复旦等名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要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西部大开发2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各项主要指标增速多年领先“四大板块”。从赶超加速度转向发展高质量,西部各地打好组合拳,积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下好创新先手棋——

  “百年老店”云南白药布下新局:“智造”一管牙膏。这座总投资11.6亿元的智能牙膏工厂,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其支持的产值目标为100亿元。

  “千年古都”西安则布下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大棋局。预计到2020年,西安汽车产能将达136.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94.5万辆。

  宁夏大力实施产业重大科技攻关、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金融创新等“五大科技行动”。2018年,宁夏瞄准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等九大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瓶颈,立项实施重大科技项目16项、重点科技项目129项,取得一批重要技术成果。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从设立百亿级新经济发展基金,到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从为人才提供住房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创业扶持等多层次支持,到明确职务发明人可对科技成果享有不低于70%的股权,成都加速构建创新生态圈,加快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宁夏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四十四证合一”,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较商事制度改革前增长75%。

  强化对现有大数据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对大数据企业的招商力度、强化对与大数据融合的高科技领域企业的招商力度、强化对大数据等高科技领域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服务民生、社会治理的融合,贵州坚定不移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向纵深发展。

  落子大数据,贵州站到了世界发展潮流的前沿,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我国南方重要的数据加工及分析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数据交换交易中心;到2025年,大数据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

  广袤的西部,正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的作为。

标签:西部 责任编辑:茹萍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