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新塍镇政府提供
如今,说起新塍镇的潘家浜村,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网红村”,白墙黛瓦,水清岸绿,风景如画……江南水乡村落的典型。但是,就在几年前,潘家浜还是另一幅光景,全村近7成村民以养猪为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养猪村”。那时,村中河道被污染严重,臭味扑鼻,也是典型的脏乱差村庄。
村容村貌改善的背后,与党员带头参与环境整治密不可分。而这也是新塍镇全面推进“365群众工作制”的一个生动实践,通过三网融合、六支队伍、五项服务,进一步顺应群众期盼,凝聚民心。截至目前,全镇28个村(社区)共有党员2523名,除了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常年工作在外等特殊情况的党员外全部纳入党员联户工作,更好地实现365天全方位服务,进一步凸显党组织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的引领作用、核心作用和凝聚作用,改善和密切党群关系,打响“365群众工作制”服务品牌。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威力下,大风大雨陆续抵达。从8月8日开始,新塍镇全体联村干部、村干部、党员全部到岗到位,利用台风登陆前的宝贵时间安排群众转移安置和安全巡查工作。
家住虹桥社区北栅东街85岁老人杨老伯一直不愿意转移。8月8日晚上,虹桥社区总支书记蒋红就带着党员志愿者第一次上门,劝说老人转移到附近的海森宾馆安置点。看着外面风平浪静,杨老伯不听劝。9日上午,党员志愿者第二次到来,看着外面的雨时有时无,杨老伯再次拒绝。9日下午3点,外面越来越厚的黑云,风也越刮越大,志愿者第三次上门劝说。在志愿者反复劝说下,老人终于点头答应。给杨老伯安排好“一对一”的志愿服务后,志愿者们又马不停蹄赶往东北大街。
8月10日一大早,正在蓬莱宾馆安置点的市民王阿姨正想去菜场买菜顺便买点早饭,不想还没出门就被前来送早餐的志愿者拦下。原来,新塍镇秀水社区、凤舞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早就准备好早餐给各个临时安置点的避灾群众送来。“接下去的早中晚三餐,我们都会送上门,希望通过提供暖心餐的方式让他们能够安心。”新塍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因台风影响,社区关爱老人,让独居老屋的老人一定不能居住,无奈,我妈腿脚不便,不能上我家三楼,在社区的关怀下,被安排住有电梯的酒店,老妈年岁过高,酒店设施先进,一人还是无法居住,所以今晚随妈入住家门口的酒店,社区还为老人准备了三餐……”8月10日下午,新塍镇居民孙阿姨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点赞社区干部。
新庄村在检查排涝站设施设备情况时,发现因台风期间降雨严重,翰朋桥外河水位临近圩岸,马上通知工班连夜将圩岸加高加固,确保不会出现河水倒灌事故;观音桥村干部分片下组入户查隐患,排查村域范围内薄弱环节,针对观音桥区域内23组康合桥圩区存在隐患,当场汇同相关负责人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安全;当闸门无法下放时,村里的老干部爬上了闸门顶端,凭着几十年丰富的经验,把闸门上的钢丝重新盘理,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放下了闸门,保护了一方农田不受淹……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但是在防台防汛一线,新塍镇的党员干部忠于职守,冲锋在前,在狂风暴雨中,他们用“最美身影”,扛起新塍担当。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纳米”
时值三伏天气的来临,全镇进入了用电高峰期。天福新家园小区的村民第一次在夏天用上居民生活用电,再也不用为用电经常跳闸、线路私拉乱接等安全问题担心。停电、挂接地线、拆除旧配变、吊装新配变……在天福村的鸭港口台区,村干部联系供电人员将原变压器进行更换增容处理,并增设一台综合箱,以解决村民的用电难题。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庙云桥村,村里的小区也迎来了喜讯。小区建成后,一直使用的都是临时电缆,随着夏季居民用电量上升,用电负荷大,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保障居民用电安全,村里在高温来临前就积极与供电部门联系沟通,终于在6月开工新建电缆,并增容三台变压器,工程终于在7月底完工,小区居民今后可以放心用电。
“住房离高速太近,希望早点搬迁”、“蓬莱公园内再增加几个垃圾桶”、“小区楼道的路灯能否早点亮”……只有贴近群众才能听民声、解民忧,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新塍镇自开展“365群众工作制”以来,新塍镇由网格长牵头组织编入网格的服务团队深入联系网格开展服务群众工作,及时了解民意、收集民情、化解问题,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认真办好每一个问题诉求,让群众满意。
为了更好地给党员联户走访架起党群“连心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近日,新塍镇西吴村党总支召开365群众工作制推进会,发放走访资料,解说具体工作流程及告知每名党员的联系户名单并确认。
据了解,西吴村有4个网格,将民情驿站建立在网格上,建立4个民情驿站,其中2个民情驿站依托党员先锋站。前期,充分利用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熟悉网格资源,按照就近就亲的原则,做好党员联户分配,原则上每名党员联户5-10户家庭,党员较少的组别党员联户较多。组织委员准备走访资料,每名党员配1个手拎包,包内装党员联户安排表、网格联系户详细名单、党员联户走访办理表、党员走访月度汇总表、硬夹板、黑色水笔。
除了西吴村,还有天福村、潘家浜村等都在每月15日前,联户党员通过上门、电话、微信三种方式完成走访。“由网格长户牵头在民情驿站召开民情分析会,联户党员汇报走访情况,将问题按村、镇、区、市分类汇总。在民情驿站(党员中心户)召开民情分析会后,由村党总支牵头在村部召开民情分析会,邀请镇联村领导,市、区联系部门领导参加会议,各级部门领办相关问题。”新塍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领办之日起15日内,各部门(村、镇、区、市)针对农户反馈问题做出答复,因政策不允许的问题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各村组织委员每月将问题及答复做好汇总,在“问题墙”和“回音壁”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设立民情观察哨,“民情地图”标记到户,推进“两网融合”,“民情夜访”问需到人,提高服务效率,“民情恳谈”精准到事……截至目前,新塍镇已经收集问题和困难79件,其中现场解决45件,带回后各部门研究解决34件,已办结75件。同时走访企业153次,真正做到为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
自“365群众工作制”活动开展以来,新塍镇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新塍镇将继续深入网格,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整合各方资源,创新方式,通过定期走访入户,第一时间掌握群众矛盾的苗头,第一时间理顺群众激动的情绪,第一时间受理群众合理的诉求,真正做到聚力为民服务,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委、政府改作风、转作风、正作风的实际成效,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