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王江泾一里街的变与不变
2019年5月7日 11:28 来源:嘉兴日报 记 者 耿俪洳 通讯员 沈宇伟 陈宏伟

——70周年家乡新变化系列报道之一

  □老街记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编者按

  老街,仿佛是一种古老的意象,带着温度,浓缩于心灵深处,以一种最质朴最纯粹的形式,记录耐人寻味的美丽画卷,让人感觉安稳妥贴,让人领悟岁月静好。70年前的5月7日,嘉兴迎来了解放。70年后的5月7日,本报推出“70周年家乡新变化”系列报道,站在承载岁月记忆的历史老街区里,聆听老人们讲述那些年的那些事儿。变与不变之间,有矢志不渝的坚守,也有走在前列的开拓。

  【老街新记忆】

  “一张褪色的照片,好像带给我一点点怀念,巷尾老爷爷卖的热汤面,味道弥漫过旧旧的后院……”春末夏初,走进王江泾镇一里街时,脑海里始终在回响着这首《老街》。

  闻着清新的青草香,踏过古朴的济阳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有着岁月痕迹的碉堡。“我出生的时候,碉堡就在这里了,旁边这栋是以前的邮局。”76岁的詹银康指着眼前的两栋建筑物介绍说。刚说完,鬓发苍苍的他便转身将目光投向了不远处的一座桥。桥上车来人往,格外热闹。他看的却不是这喧嚣的当下,而是那段沉静的过往。一里街112号,是詹银康住了半个世纪的家。

  一里街,顾名思义只有一里长。按清末民初学者唐佩金所撰写的《闻川志稿》记载看,从射襄桥之西到济阳桥之东,确切距离为495米。追溯一里街的历史,与商贸发展关系紧密。元朝初年,因几大家族来此开设店铺,沿河的一里街逐步成型、日渐兴起,并推动着王江泾从集市向集镇发展。明朝时期,王江泾正式成为行政镇,一里街也呈现出新的景象:街道上小贩、商人、顾客、游人摩肩接踵,街道旁丝绸庄、针线铺、干货店、茶馆等应接不暇,还有日日弥漫在小街上空的讨价声、还价声、谈笑声,都见证着当初的繁华。

  一里街的兴盛,也让王江泾成为与新塍、陡门、濮院相并肩的“秀水县四大镇”之一。“听老一辈人讲过,历史上的一里街可谓远近闻名,而这里最为热闹的贸易当属丝绸庄。”詹银康介绍说。清朝中期,是一里街丝绸贸易最为鼎盛的时期:由“日出千匹”一跃而为“日出万匹”。

  堂楼弄,是一里街目前留下的较为完整的一条弄堂。“弄堂这边是医院,那边是药店,那时候镇上人看病买药都到这里来。”詹银康介绍说。改革开放后,一里街的商贸依然繁荣,各色店铺应有尽有。他所居住的一里街112号,如同街上其他老宅一样,是前店后居的建筑格局。店铺租给别家做生意,曾先后开过茶馆、杂货铺等。后来,随着集镇规划改变,一里街商铺日益减少,逐渐成为居民主要生活区。

  【我家新变化】

  4点半起床收拾好后,到一里街、长虹桥转上一圈,6点半左右回到家,吃过早饭后便开始读书看报……这是退休后的詹银康的日常生活。1994年,一里街11号因修建公路拆除后,他选择搬到不远处的新居所。

  出生于1944年的詹银康,还清晰地记得不少小时候耳闻或亲见过的事情,如一里街曾有过的繁华兴盛、如碉堡里曾驻扎过的伪军,还有就是嘉兴解放时部队开进一里街的情景。“我记得那天刚好有乡下亲戚带着蚕豆到我家串门,刚到家门口就听到有当兵的进了街口,他们吓得将蚕豆往地上一倒就赶紧往乡下跑。”詹银康回忆说。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是共产党来了,嘉兴解放了。

  新中国成立后,詹银康读上了小学。19岁那年,他当上了生产队长。而这时的一里街依然维持着往日的繁华,远近七里八乡的老百姓总要到这里买卖东西,要出发去嘉兴或者苏州,也要在附近乘公交或坐轮船。

  “因为有苏嘉公路,王江泾算是当时比较早开通公交车的地区。那时这里每半个小时就有一趟12路公交车从王江泾开到四季香(今江南大厦附近),每趟公交车上都是满满当当的人。”詹银康回忆说。尽管有公交,但因为人多太挤,那时的王江泾还有一种出行方式:坐轮船。每天早上7点到码头上,就能等到从盛泽到嘉兴的渡船,一趟2毛5分钱。而那时的水路运输,不仅有客运船,还有货运船。

  1972年,29岁的詹银康调到村里工作。日子越过越好的他也辗转从武汉买来了一台长江牌半导体收音机。“它也是我们家的第一件电器。”詹银康自豪地说。上世纪70年代没有电视机,听广播算是最高级的娱乐活动。拥有收音机的詹银康一家,常常聚在一起听新闻、听越剧,不少邻居也前来凑热闹。“那个时候收音机是稀奇货,现在不一样了,电视机、电冰箱是每家的‘标配’,DVD、VCD之类的都被淘汰了。”詹银康说。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裕,老百姓精神生活也日益富足。

  “我现在不大看电视了,但全国两会、党代会召开时我都会去报刊亭买那段时间的报纸看。”詹银康表示。有着37年党龄的他,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大事要闻。

  【祝福我的国】

  詹银康: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近年来,我们更真切地感受着到国家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的决心和毅力。新中国,不仅给我们这一代创造了和谐安定的生活,更带来了幸福安康的晚年。祝伟大祖国越来越兴盛,愿百姓生活越来越幸福。

标签:70周年 责任编辑:姜文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