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专题  >  2019秀洲两会  >  一把手访谈
打造高能级开发区 建好城乡大花园
2019年2月1日 08:40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沈 洁 通讯员 董时纲

——访浙江秀洲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店镇党委书记李芝伟

  □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一把手”系列访谈

  

  【现场直击】

  产业兴则百业旺,产业强则人民富。岁末年初,浙江秀洲经济开发区(王店镇)的镇区和美丽乡村纷纷张灯结彩,以红红火火的姿态迎接新春。

  走进南梅村,首先吸引记者眼球的是一座新落成的、以3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公共厕所,古朴的外形加上干净的设施,全然改变了过去农村厕所给人留下的“脏乱差”印象。“这个公厕已经启用,加上周边的农民公园和村屋改造,3A级景区村庄已现雏形。”南梅村党支部书记陆华说,“乡村振兴最终得益的不仅是旅客,更是当地的老百姓。”

  新的一年,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还将为村民带去更多惊喜,这既是浙江秀洲经济开发区(王店镇)发展版图上的一个缩影,也是如今王店人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如何坚持高标准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浙江秀洲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店镇党委书记李芝伟心中有谱。

  问:2018年,秀洲经济开发区(王店镇)最亮眼的工作是什么?

  答:依托省级经济开发区平台,招商引资取得了近年来最好的成绩,综合实力稳中有进。

  问:新的一年,秀洲经济开发区(王店镇)如何继续做大做强省级开发区平台?

  答:抢抓发展机遇,提升平台能级,发挥省级开发区平台和物流大平台的叠加效应。

  问:继成功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镇后,下一步如何做好乡村振兴文章?

  答:聚焦城乡统筹,实现镇区和美丽乡村双提升,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王店创业定居。

  

  刚刚过去的一年,秀洲经济开发区(王店镇)持续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和市级小城市培育,大力实施百日攻坚、百日冲刺“双百”专项行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自从省级经济开发区落户王店以来,如何做大做强这个平台是历任领导班子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李芝伟看来,王店位于高铁新城和空港新城中间,让镇区主动融入嘉兴城区是机遇,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机遇,建党百年也是机遇。“把握各种机遇要突出一个‘抢’字,要有拼搏精神,能早一天也好!”他说。

  展望2019年,秀洲经济开发区(王店镇)将以高标准谋划发展新思路,积极做好申报省级小城市培育工作,依托嘉兴市大物流平台发展,进一步巩固产业优势,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的物流枢纽,通过放大高端纺织、集成装饰、保温新材料等行业标杆集聚效应,为开发区平台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2018年,秀洲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集成装饰行业发展的政策意见(试行)》,这是一项帮扶集成装饰行业的专项补助政策。2019年,秀洲经济开发区(王店镇)还将进一步完善集成装饰行业企业“单项冠军”的培养机制,通过精准帮扶,让优势产业持续发力。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目的是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家乡王店创业定居,在这方面建林村聚宝湾已经迈出了步伐,由本村年轻人打造的农家乐和民宿都很受欢迎。”李芝伟说。美丽王店的实现包括镇区环境综合提升和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经过前两年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王店镇区已经大变样。新的一年,王店还将加快升级智慧小镇,发挥城市大管家作用,全面提升城镇形象,做精做优城镇细节。

  随着建林村、庆丰村、南梅村等一个个3A级景区村庄的崛起,“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农业农村在这片热土上已经初步形成。通过开展新一轮美丽乡村示范工程,王店还将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域美丽乡村,探索引进乡村文旅主体,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是增进民生福祉。秀洲经济开发区(王店镇)将继续坚持“民生实事票决制”,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完善基层治理“四个平台”运行机制,深耕全科网格建设,并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扩大朱彝尊故里品牌影响力,努力打造文化高地、文明高地,提升发展软实力。

  李芝伟认为,打造高质量发展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员干部。因此,秀洲经济开发区(王店镇)将继续坚持“案不积卷、事不过夜”,大力发扬“能早一天也好”的争先进位意识,以迎接建党百年的更高站位,打造全面从严治党新高地。

标签:“一把手”系列访谈 责任编辑:姜文豪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