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专题  >  2019秀洲两会  >  一把手访谈
全面推进高品质健康养生古镇建设 ——访新塍镇党委书记陈云忠
2019年2月1日 08:40 来源:嘉兴日报 记 者 蒋彧淼 通讯员 赵维卒 毛嘉俊

□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一把手”系列访谈

  【现场直击】

  这几天,位于新塍镇镇区西北部的西文桥集镇景观整治工程正在全力推进中。为了让居民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目前,集镇的道路基础设施正在抓紧施工中,预计路面硬化将在春节前完成。

  随着古镇面貌不断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功能配套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不断提高,一个看得见历史建筑、望得见儿时记忆、感受得到现代繁华的江南水乡古镇跃然呈现,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

  2019年,新塍镇将立足实际,借助古镇、美食、温泉、美丽乡村等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力度,努力把美丽资源转换为美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秀洲正在全力构筑高能级‘一核两翼’平台,新塍镇将借势借力,进一步抢抓机遇,全力打造高品质健康养生古镇。”说起新塍镇未来发展,镇党委书记陈云忠信心满怀。

  问:刚刚过去的一年,新塍镇发展过程中最值得一说的是什么?

  答:古镇面貌焕然一新,并在省级考核中获得了嘉兴市一般镇第一名,列入省级样板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整出了古镇精气神,展现了古镇新面貌。

  问:随着潘家浜村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新塍镇推进全域旅游迈出坚实步伐,新的一年,如何借助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推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的创建,在推动美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

  答:以村庄景区化为支撑,以美丽乡村精品村、特色风情小镇、美丽宜居示范村为节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着重抓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篇文章。

  问:在构建高能级“一核两翼”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新塍如何抢抓机遇、借势借力,打造高品质健康养生古镇?

  答:通过实施“城镇品位提升、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四大攻坚战,打好“生态环境、民生服务、社会治理”三张牌,拓平台、优环境、增实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高品质健康养生古镇建设目标。

  

  刚刚过去的一年,新塍镇围绕“1331”总体工作部署,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以“打造长三角独具魅力的健康养生古镇”为目标,扎实开展百日攻坚、百日冲刺“双百”专项行动,着力建设“兴业富民小镇、生态宜居小镇、幸福和谐小镇、红色志愿小镇”,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保持了稳中有进、质量提升的发展态势。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交出漂亮答卷,古镇面貌实现了“一年大变样”,并成功打造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镇。在整治过程中,新塍镇坚持历史文化和现代元素相融合,深刻挖掘与传承新塍文化,突出江南韵味、古镇特色,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升级,“美丽新塍”已然成形。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塍镇的抓手是什么?陈云忠认为,作为嘉兴的后花园,新塍镇立足实际,借助古镇、美食、温泉、美丽乡村等资源优势,借助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推进和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的创建,扬长补短,更好地占据有利位置、抢得先发时机,把古镇的发展积极融入到全市全区发展的大格局中。

  2019年,新塍镇将努力把美丽资源转换为美丽经济,以美丽镇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点和重要突破口,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机制,扎实推进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以乡愁记忆为特色,着力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旅游风情小镇建设,分类开发文旅创意产业,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激活土地要素,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镇带村、镇村联动,为创建嘉兴市乡村振兴示范镇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新塍镇将继续聚焦城市品质提升,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突出统筹、持续开发,逐步完善城镇功能;进一步优化镇区交通体系,启动兴园东路、兴镇西路延伸段工程,提高路网通行能力,保障居民便捷出行;进一步深化智慧城管建设,健全完善城镇管理机制,实现常态长效管理,推动古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创业富民、生态泽民、教育惠民、医疗安民……这样的施政初心让新塍镇的决策者不仅关注大项目、大工程的推进建设,也将更多目光投向广大老百姓。陈云忠表示,2019年,新塍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持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深化“三服务”活动,在继续推进城镇危旧房改造、污水管网建设等民生实事工程的同时,进一步打造“学在新塍”教育品牌,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失地农民保险等政策制度的整合衔接,稳步推进社保扩面工作,让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民生幸福新家园”触手可及。

标签:“一把手”系列访谈 责任编辑:姜文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