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专题  >  2019秀洲两会  >  一把手访谈
推动区位、生态、平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镇
2019年2月1日 08:40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陈曦 通讯员 邬伟益 富月萍

——访油车港镇党委书记余仁义

 □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一把手”系列访谈

  【现场直击】

  这几天,坐落于油车港镇东、西千亩荡的麟湖省级湿地公园正在稳步推进中,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站在千亩荡栈道上,目之所及,水在云中荡漾,云在水中流淌,鸟语花香,馨然而醉,如同一幅散发着江南水乡风情的水墨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立足“生态立镇”战略,油车港镇通过加快银杏·天鹅湖、西千亩荡等生态湿地景区打造,深化湿地农旅小镇、非遗文化小镇、景区村庄等载体建设,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正在逐步形成,“银杏画乡、风情湿地”这一“金名片”也越来越响亮。

  连日来,油车港镇党委书记余仁义马不停蹄走访企业,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各项工作的开展及落实情况,凝心聚力谋划油车港镇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新的一年,油车港镇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奋斗姿态,努力把握新机遇、打造新优势,科学谋划,奏响创新实干最强音,积极打造红船旁的美丽小城镇。“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油车港镇将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镇、乡村振兴示范镇、安居乐业幸福镇、干群关系最融洽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构筑长三角发展的生态屏障。”说起新一年的发展,余仁义思路清晰、侃侃而谈。

  问:2018年,油车港镇最亮眼的工作是什么?

  答:以生态环境展现优美水乡特色,获评全市首个“中国最美康养小镇”,获批省级麟湖湿地公园。

  问:2019年,油车港镇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小城镇品质提升方面,如何开创发展新局面?

  答:在长效管理方面精准发力,推进“三师联动”,进一步提升城镇的颜值和气质。

  问:在全区构建高能级“一核两翼”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如何发挥独特优势,把油车港打造成为长三角一颗闪亮的明珠?

  答:落实首位战略,借助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平台优势,我们将打造一支忠诚、担当、务实、清廉的油车港干部队伍,务实开展城乡融合、制度完善的活力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推进产业兴旺的特色乡村建设和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打造粽子小镇,高标准启动秀洲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全力推进秀洲高新区高端健康食品产业园高质量发展。

  刚刚过去的2018年,油车港镇聚力聚焦抓落实,铆足干劲促发展,持续加大有效投入、加速推进动能转换、攻坚有力重点工作、有效提升社会治理,全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油车港镇,这一红船旁的美丽小城镇正在成为令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时代场景转换,意味着历史使命的更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油车港镇正拥有着以往从未有过的物质条件和机制优势,也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围绕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镇,油车港镇将高质量抓好项目推进。具体来说,将进一步加大亿元企业、规上企业培育力度,加快推进银杏·天鹅湖、爱的礼物、伊杉食品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高品质定位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高端健康食品产业园,进一步加快低散乱企业全域整治力度,推进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和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高效率推进平台建设,以此高标准实现招大育强。

  “让乡村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就需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余仁义表示,围绕这一目标,油车港镇将加快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即坚持绿色发展,开展产业兴旺的特色乡村建设;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实施城乡统筹规划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坚持文化为魂,开展乡风文明的人文乡村建设;坚持三治融合,开展治理有效的善治乡村建设;坚持共创共享,开展生活富裕的共富乡村建设;打好农民增收组合拳,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

  乡村的振兴不是简单的自上而下,更需要自下而上的内生力。可喜的是,如今在油车港镇,越来越多的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正开始关注乡村,并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去,乡村的发展潜能正在被逐步激活。在余仁义看来,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还需油车港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城乡建设、切实加强民生保障、持续深化平安建设,着力打造安居乐业幸福镇。

  新的一年,立足打造红船旁的小城镇,油车港镇强化政治方向,突出政治功能,推进基层党建再上新台阶,打造干群关系最融洽镇。一方面,稳固阵地建设,规划新时代新一轮基层党建工作提升,深入开展“整村推进、整镇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和积分制管理,争创市级以上基层党建先锋镇;另一方面,强化组织保障,持续推进磁性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党建+”文章。

标签:“一把手”系列访谈 责任编辑:姜文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