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秀洲公安破获全市首起“网络水军”案
2018年12月4日 09:00 来源:嘉兴日报 通讯员 陈玮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在贴吧、论坛里发帖抱怨某种产品质量不好,或投诉某个商家服务态度有问题,虽然文章内容真实,且不含有侮辱、谩骂等过激言辞,但没过多久,文章却被删了,这很可能是“网络水军”的“功劳”。

  “网络水军”,是指在论坛大量灌水的人员,即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以发帖、回帖、删帖为主要手段,为雇主进行网络造势的网络人员,有专职和兼职之分。组织和加入“网络水军”本身并不违法,但在11月23日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召开的“净网2018”专项行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由秀洲区公安分局侦破的全市首起“网络水军”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近日,记者采访了秀洲区公安分局网警大队副大队长王磊,详细了解这一较为少见的案件情况。

  今年7月,秀洲网警大队民警在日常网上巡查工作中发现,暂住在辖区内的网民朱某通过QQ、微信等方式发布有偿删帖广告,招揽生意后通过淘宝网店进行拍单付款,然后通过网站管理者为客户删除他人发布的网络舆论,并从中获利,俗称“网络水军”。组织和加入水军并不违法,但如果实施侵权行为,比如编造虚假信息、诽谤攻击、非法推广、非法删帖等危害互联网生态、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则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承担责任。

  该类型的案件在我市尚属首例,7月23日,秀洲分局迅速立案,并成立网警、刑侦、派出所等部门精干警力组成的专案组开展侦查,8月该案被列为公安部部督案件。随着调查的深入,案件侦办也越来越难,比如相当一部分曾经找该团伙删帖的公司或当事人都不愿作证,这给案件的侦办带来不小的难度。通过认真全面的调查和相关技术手段的支撑,民警最终掌握了主犯叶某和他妻子王某,以及另外5名代理商朱某、张某、傅某、李某和闫某的犯罪事实。在近2个月的时间内,专案组在省厅网警总队、市局网警支队的大力支持下,辗转北京、湖北、广东等省市调查取证,行程5000多公里,摸清了以叶某为骨干的“网络水军”团伙的全部犯罪事实,并先后赶赴安徽池州、广东珠海、湖北洪湖等10余个地市,在当地警方的全力配合下,将这7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并查获作案用的电脑、手机共18台。

  “曝光XX医院黑心坑人没德”“XX投资有限公司骗人”“XX医院不负责任”……在犯罪嫌疑人叶某私自开设的网站上,各种各样的负面报道都被逐条罗列,点击量都在200左右。“这些负面新闻,都是叶某通过某种网络软件抓取和搜集的,他把这些报道的链接全部统一放在自己的网站上,并附上QQ等联系方式,然后就可以坐等被报道负面新闻者找上门来。”王磊说,叶某一共开设名为“中金控”“中科盈讯”“三味图屋”等10余个黑网站,但基本都是开一段时间就关闭了。

  这些“网络水军”有自己固定的微信交流群,也叫做“水军圈”,他们在群里相互代理、相互借用自身资源,以非法获利为目的,以删除一条负面链接700至1500元不等的价格收取需要删帖者的钱后,再找到网站架设者叶某,叶某以删除一条负面新闻链接500至1000元不等的价格收取中间代理商的钱后,将负面链接删除。截至被抓获归案,7名犯罪嫌疑人共非法获利200余万元。被抓获的时候,除了叶某外,其他嫌疑人均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违法的,“只是觉得这样做有点不对”,而他们每个月的黑色收入甚至可以高于自己的正职工作。

  今年32岁的主犯叶某,是湖北洪湖人,在他老家,先前就有人因为同样的事情被公安机关打击过,所以他从一开始就规避各种风险,“比如用各种亲戚的身份去转移资金,陆陆续续关闭自己开设的网站等等。”王磊介绍说。目前,7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已被秀洲分局移送至检察院。同时,通过该案件的进一步深挖,共梳理出异地线索200余条,涉及北京、上海、湖北、广东、浙江等10余个省市。

  “网络水军”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均以公关公司形式存在,在互联网上已经形成了“客户—中介推手—基层水军—网站内部人员或者架设网站者”这样一条完整的水军生态链条。“本案的成功侦破,体现了公安机关依法打击‘网络水军’、整治网络空间秩序的坚强意志,彰显了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维护网络安全的实力和决心,对于危害网络生态、破坏网络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绝不姑息,坚决依法打击。”市局网警支队支队长潘祖宏说。

  警方提醒:“网络水军”从事编造虚假信息、诽谤攻击、非法推广、非法删帖等违法活动,危害互联网生态,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法律明确是违法的行为,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提出需求的客户,均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标签:公安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