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实施“八八战略”15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习总书记重要指示】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迎着改革开放大潮,作为市场经济的先行者,浙江大地千帆竞发,催生了一个又一个市场经济奇迹。其中,块状明显、色彩斑斓的“经济马赛克”尤为闪耀,推动浙江从“资源小省”逆袭成为“制造大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嘉兴,同样崛起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特色产业:没有发达的畜牧业,却涌现了“中国皮革之都”、“中国毛衫之都”;没有茂密的森林,却造就了全国数一数二的木业大县;棉花和化纤资源并不丰富,却诞生了“中国服装之乡”……
山越高越难爬,车越快越难开。当发展的脚步迈过新世纪的门槛,浙江经济率先遭遇“成长烦恼”,“地荒”“电荒”“水荒”考验接踵而至。嘉兴,亦不例外。
面对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问卷,作为革命红船起航地的嘉兴,首先在思想上得到科学指导。2003年6月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嘉兴、海宁调研,深入海宁经编工业园区、超达经编、卡森皮革和海宁中国皮革城走访后,他指出,“要继续发扬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精神,瞄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推进特色产业的发展。”
一个月后,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习近平富有前瞻性、开创性地提出“八八战略”,并将“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纳入其中,为新时期浙江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转型升级路径越来越清晰。2006年3月20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从“两只鸟”看结构调整》,首次系统阐述了“两只鸟论”,并指出“实现‘凤凰涅槃’和‘腾笼换鸟’,是产业高度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选择。这种对更高境界的不懈追求,也是‘浙江精神’在新时期的生动体现。”
一步一履总关情,15年来,习近平先后亲临嘉兴多个产业集聚区、制造业龙头企业,听汇报、走企业、进车间、问发展,悉心指导平湖光机电产业、海宁经编产业、海宁皮革产业、嘉善木业、桐乡化纤产业等嘉兴特色产业跨越发展,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在嘉兴建立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不遗余力为嘉兴经济转型升级擘画蓝图!
【“八八战略”嘉兴实践】
巧做“加减乘除”,工业挺起经济脊梁
伟大的擘画,指引着历史走向。15年来,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嘉兴精心布局“加减乘除”之道,奋力由“嘉兴制造”迈向“嘉兴创造”,书写了工业转型升级的精彩答卷。
勇做加法,嘉兴实践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当传统动能修复和新兴动能培育同时按下“快进键”,区域经济发展无异于安上了动力强劲的“双引擎”。
今年3月初,总部位于桐乡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桐昆集团再传好声音。这一天,桐昆集团旗下一个年产20万吨高功能差别化纤维技改项目成功开车,采用的工艺开行业先河,这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1982年企业成立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桐昆集团作为一家老牌制造业企业,用实力诠释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如今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14%,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10%,稳居同行业首位。
“2004年3月,习近平同志来到桐昆视察时,充分肯定了企业取得的成绩,还勉励我们要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十几年来,我们正是按照习近平同志指引的路子不断前进,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等方面都得以保持领先,未来我们的脚步将依旧坚定!”桐昆集团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超达经编董事长章宝阳同样清晰记得习近平当年的勉励之词,“2003年6月2日11点,习近平同志从车上下来之后,就向我提出了参观车间的要求。进入车间之前,他问及销售规模,当时我很惭愧啊,那时候只有8000万元。他跟我说这个没关系,企业都是从小到大的,关键是你对自己的一个信心,你产品的前景。”
“要有从小到大的信心!”习近平的叮嘱,章宝阳始终铭记于心。15年来,超达经编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成长,2017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3亿元。
桐昆集团、超达经编的成长之路,是嘉兴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生动缩影,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真实写照。
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让“嘉兴制造”的底气更足。
15年前的全省工业大会上,浙江对信息化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强调:“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关键是把握‘先进’二字,结合浙江实际,这种先进性应该体现在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建设‘数字浙江’。”
“机器换人”铿锵有力,嘉兴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工业投资工作,已连续6年获评全省考核一等奖。如今,全市已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机器换人”全覆盖。
走在全省前列的还有“两化”融合,嘉兴已成为全省唯一实现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县(市、区)全覆盖的地级市。“两化”融合催生产业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1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试点单位,总数列全省第一。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嘉兴数字经济发展一马当先,成为嘉兴“首位经济”。2017年,全市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收入1202亿元,列全省第三,增长13.5%。与此同时,国家信息经济试点城市、国家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速推进,柔性电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VR/AR、北斗导航产业等一批前沿产业正加速布局中。
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近年来,嘉兴因势利导发展实体经济新增点,光伏产业、军民融合产业等板块好声音不断。2017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942.2亿元,装备制造业产值2240.9亿元,分别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5.3%和25.8%,占比较2011年分别提高了26.6个和4.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573.8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6%,占比较全省平均高出9.6个百分点。
敢做减法,嘉兴实践是打出“倒逼拳”。舍得打破拖累转型升级的“坛坛罐罐”,经济发展才能换一种“打开方式”。
近年来,随着全市深入推进“退低进高”,一个个精彩故事接连上演。在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块曾沉寂多年的地块上,两家“僵尸企业”腾退了,总投资56.7亿元的铠嘉电脑项目随之进驻。目前,该项目一期已建成并投入试生产。整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7500万件精密电子零部件的生产能力,预计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年利税达8亿元。一退一进,换了人间。
势如破竹的还有“退散进集”。仅2017年,全市完成“低小散”企业(作坊)整治16540家,其中“四无”企业(作坊)整治12523家,腾出低效用地25105亩,新建“两创”中心28个,占地2489亩,新建标准厂房130万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目标。
以“退低进高”、“退散进集”拓展发展空间,以“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提升发展环境,嘉兴经济转型升级的这套“倒逼拳”,拳拳相接,环环相扣。
仅2012年至2017年,全市累计腾退低效用地7.8万亩,累计腾出用能空间127.5万吨标准煤。伴随着一块块低效用地得以“松绑”,“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纷至沓来。这期间,全市腾退后新进工业项目832个,新增面积4.3万亩,平均亩均销售收入比原项目提高约8倍,亩均税收比原项目提高约10倍。
连续5年,我市以去产能为主要内容的“腾笼换鸟”工作被省转升办考核为先进。
善做乘法,嘉兴实践是坚持创新驱动。以创新要素的供给替代自然资源的不足,嘉兴积极打造新兴产业培育的“孵化器”、产业集聚壮大的“吸金石”、产业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2006年,一支30人的团队来到嘉兴科技城,播下了一颗名不见经传的创业种子。从年产值“零基础”到年产值“150亿元+”,从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到享誉全球的行业霸主……10多年来,闻泰通讯以科技创新为“秘钥”,打开了一扇通往财富的大门。
多维度回望嘉兴走过的科技创新之路,“走在前列”无疑是最闪耀的高频词——全域创新走在前列、院地合作走在前列、人才引进走在前列、产业创新走在前列、科技金融改革走在前列……
全域创新格局凸显。乌镇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秀洲国家高新区、嘉兴科技城、平湖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以及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等产业平台遍地开花,承载力持续提升。
院地合作多点开花。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在嘉兴建立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开创了浙江省“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先河。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先后引进50多家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机构,并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科技交流合作,全市2000多家企业与国内外3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产业创新猛进如潮。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8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6家。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40.8%,列全省第一。
精做除法,嘉兴实践是优化营商环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做优“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近年来,我市不折不扣推进各项惠企政策落地的同时,按照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工作部署,简化流程、压缩时间、提升服务,促使我市营商环境在全省保持前列。
一方面全面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地,一方面探索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从建立共性问题合力解决机制到建立问题收集机制,从建立问题交办机制到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从建立联系监测机制到建立通报宣传机制,环环相扣,招招有力。
积极公布并推进承诺事项落地,是今年嘉兴的又一创新举措。今年4月初,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市减负办督促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地税局)、市经信委等14家市级单位围绕降低收费、简化流程、优化服务三个方面提出了34条承诺事项,并在《嘉兴日报》上“晒”出了具体的“减负清单”。7月初以来,市减负办组织4个常态化督查组,对各有关单位的落实情况逐一开展专项督查,并专门组织召开企业座谈会倾听企业心声。
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审批流程,嘉兴各地同频共振、你追我赶:南湖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投资项目审批“零次跑”;秀洲区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与投资主体“面对面”联系制度;平湖对工业项目实行从“事前”、“事中”到“事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得益于巧做“加减乘除”,工业挺起了经济脊梁。201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已达2101.79亿元,工业占GDP比重跃升至48.3%。
数字中有大乾坤,15年来,嘉兴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不断跃升,星罗棋布的块状经济加速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全市已拥有17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南湖智能终端、秀洲智慧物流、嘉善光通信、平湖微电机、海盐智能家居、海宁数字内容、桐乡量子通信、嘉兴经开区智能家电、嘉兴港区电子化工新材料等九大特色互联网产业集群正加速汇聚澎湃动能。
前进方向正确,变化有目共睹。2017年,嘉兴还成功获评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全国共15个市(州)获此殊荣,全省仅2个。
【“八八战略”续新篇】
坚持“两大战略”不动摇
科学思想的伟力,经久不衰。
当“中国号”巨轮驶入高质量发展新航程,对于革命红船起航地嘉兴而言,“八八战略”依旧是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指路明灯。
7月9日,刚刚履新的市委书记张兵来到市经信委调研,他强调,要坚持工业强市与数字经济强市战略不动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把嘉兴打造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7月23日,张兵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再次掷地有声,他指出,要发挥实体经济扎实和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的优势,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数字经济高地为重点,着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坚持“两大战略”不动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嘉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幕已经开启,精彩华章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