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嘉兴提高标杆强力推进“两镇”建设
2018年3月16日 09:14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符 静

特色小镇突出质量 小城市培育突出能级

  “两镇”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着力擦亮的一张浙江名片。日前,全市特色小镇创建暨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在秀洲区召开,擂响了今年嘉兴“两镇”建设的战鼓。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我市特色小镇创建将重点抓好特色小镇创建命名、样板示范、改革创新等工作,突出质量,争创全省领先;小城市培育将在提升实力、品质和活力上下功夫,突出能级,争创全省一流。

  

  特色小镇创建:补齐短板突出质量

  在秀洲光伏科技馆,屋顶垂吊的炫酷大圆球、从硅到光伏组件的实物展示、视频沙盘等让人耳目一新,生动展现了光伏科技。秀洲光伏科技馆被誉为秀洲光伏小镇客厅,小镇客厅的落成,意味着秀洲光伏小镇建设再上新台阶。小镇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省级行业标杆小镇、省级高新技术特色小镇。

  去年我市各特色小镇百花齐放,在创建之路上不断结出硕果。海盐集成家居时尚小镇围绕集成家居这一主打产业强链补链。“一方面做大做强现有企业,支持像友邦这样的龙头企业上市,扶持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成为中坚力量;另一方面注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培育工业设计、研发等相关行业。”海盐县百步镇镇长杨朝辉告诉记者,去年小镇引进了合富新材料、海鸥卫浴等企业,从单一的家装拓展到公装、智能家居等领域,不断补齐产业板块。

  去年全市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继续在全省保持先发优势。创建数量上,新入围4个省级创建对象,新增数量处于全省第一方阵,省级创建对象总数达12个,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省市特色小镇总数增至38个;创建成效上,38个省市特色小镇创造了全市14.1%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1%,增速超出全市面上水平10.9个百分点,税收同比增长51.6%;发展质量上,新引进16家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和民营经济500强企业落户,总部型和高新技术企业猛增。

  补齐短板突出质量。特色小镇建设目前还存在“特色产业投资力度不够”“小镇客厅、智慧化建设工作相对滞后”“旅游功能不健全”等短板。今年我市将把完善投资结构放在更重要位置,希望通过大项目带动,省级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占比达到70%以上,市级特色小镇主导特色产业占比达到60%以上;省市级特色小镇非政府投资占比力争达到80%以上。今年我市首次对市级旅游类和非旅游类特色小镇进行分类考核,加大了小镇客厅、旅游功能等方面的分值。

  谋篇布局再启航。今年,我市将积极申报第四批省级特色小镇,争取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通过验收命名;狠抓投资进度,聚焦样板示范,比成绩赛亮点;改革创新,让体制机制“活而新”。

  值得重视的是,今年省里首次引入第三方考核,采用“信息化”“不见面”的考核方式,按15%的比例对106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予以降档或淘汰。

  

  小城市培育:突出能级提升综合实力

  沿嘉海公路进入王店镇,一路道路平坦,绿植新吐嫩芽,景观绿道弯曲延展,门户位置颇具水乡特色的景观墙和公园景观更是大大提升了小城市品位。在短短几年里,王店镇积极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无论是城市形象还是产业发展,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王店镇是我市小城市培育工作的一个缩影。2013年以来,嘉兴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阵容不断壮大,从最初的3个增至7个,居全省同类城市之首;在与省内其他城市同台竞技中表现出色,前两批4个试点镇在上年度考核中获得“三优一良”的好成绩。小城市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去年,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固定资产投资,全市20个省市级小城市试点镇的贡献,在全市份额中均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小城市形态魅力进一步彰显,尤其在镇容镇貌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城市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由原来的“推动”发展转换为“主动”发展,比如袁花镇抓住机遇运用PPP模式引入大型央企建设创业创新中心。

  不过发展与隐忧并存。部分省级小城市试点镇经过多年的高增长,逐渐显露疲态,面临转型发展压力;大部分试点镇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待完善;小城市的服务功能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如何破局?常务副市长楼建明说,小城市培育要突出能级,争创全省一流。要做强平台,做优产业,在提升实力上下功夫;要持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升城镇功能水平,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要深化审批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升活力上下功夫。市发改委主任章剑认为,在建设工作中要注重产业的高新化,提升竞争力;关注城镇环境形象和功能提升;重视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标签:特色小镇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