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玩转秀洲  >  印象里  >  走进秀洲
嘉兴您好 我是梦里水乡潘家浜
2018年2月9日 08:59 来源:嘉兴日报 文/蒋益文 通讯员/吴佳艳

  □图片由潘家浜景区提供

  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小溪边浣衣的村妇,层层叠叠白墙黑瓦的建筑,纵横交错的屋脊、檐角,瓦垅间袅袅升起的炊烟……这便是秀洲区新塍镇的潘家浜村留给人们的印象,如同一幅清新婉约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朴实恬静。

  2018年的伊始,潘家浜携手嘉兴远景旅游共同打造“嘉”门口的梦里水乡。那保存完好的千年梓树、宋代古井、百年榉树以及清代李朝胜故居、老知青馆等历史遗迹,这些时光馈赠的礼物,恰如志摩的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将逐渐晕染至我们的心间。

  新年将至,潘家浜将迎来浓浓的年味。它是屋檐下风干的腊肉,是雪夜里温暖的红灯笼,是二舅家藏着的一口老酒,是三姑揣在兜里的大红包,是奶奶包在饺子里的铜钱,是爸妈贴在窗上的倒福,更是大年初一至初六——“年味潘家浜”。

  传统技艺

  中国结是这几年逐渐流行起来的新的喜庆物事,尤其在春节,在鞭炮禁放的情况下,几乎要代替鞭炮而成为人们对年节吉庆情感的寄托。那丝丝缕缕相连盘绕而成的结,蕴藏着多少代多少人安顿疲惫之心的馨香港湾。面塑作为一项传统的艺术形式,跟“年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过去的时候,一年中有名目繁多的大小节日,尤其是最重要的春节,各家各户都要宰杀家禽当做贡品祭拜祖先和神明,但是百姓家中大多拮据,于是聪明、勤快的巧手妇女们便用发酵的面团做出猪、牛、羊、马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作为贡品或礼品使用。

  在乡下,有很多难忘的民间手艺,吹糖人便是充满快乐和美好的一段抹不掉的记忆。吹糖人的师傅来到村子,在孩子们扎堆的地方安顿下来,孩子们就像炸了锅,“轰”地一声围拢过来。乡村的日子里,孩子们便有了自己的快乐和欢愉。

  一根根长长短短的金属丝,在民间艺人的手中可以随心所欲变成动物、建筑造型甚至成为生活用品。惟妙惟肖的艾菲尔铁塔旁,一只孔雀正在闲庭信步;一列逼真的自行车队前,领头的可是炫酷的哈雷摩托车;喜欢动画片的,在这里能发现喜羊羊、变形金刚的踪影;爱好生活者,随手就能把荡秋千笔筒、龙猫花瓶收入囊中。

  年俗年味

  一只蚕、一粒茧、一根丝、一匹绸,交织而成潘家浜的桑梓情。传统农耕与种桑养蚕,是潘家浜江南水乡的一大特色。在这里,有个蚕桑文化体验馆,收集了蚕农们所淘汰的蚕匾、缫丝车、纺车等蚕桑用具。从茧子变成丝绵,要经过烧煮、开剥、凉晒等环节,而开剥是最具技术性的活儿,没有经过专心学习的妇女,恐怕是胜任不了的。

  这个新年,你将在这里,看到巧手蚕娘剥丝棉,重拾蚕桑记忆。搜索冬天里最温暖的记忆,排在首位的当属打年糕。打年糕是儿时过年前的一件盛事,更是小孩子们欢天喜地的一场盛会。成品的年糕被转移到早已准备好的蚕匾里排齐,点上红色的美人痣。

标签:村庄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