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台华新材创新开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18年2月2日 09:50 来源:嘉兴日报 撰文 陈曦 刘小阳

摄影 刘小阳

  2017年9月21日,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A股主板市场,成为第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秀洲企业。台华新材的成功上市,标志着公司已经步入产业经营和资本运作“双轮驱动”的快车道,不仅是公司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更为秀洲企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

  台华成立于2001年,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成为行业龙头并成功上市,目前主要从事锦纶长丝、锦纶坯布和锦纶成品面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锦纶全产业链生产企业,打造成为全球高档功能性面料的领头企业,让人类享受绿色、运动、时尚的美好生活。“这背后离不开发展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它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上,而且体现在市场和管理的创新上。”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卫锋对于创新有着特别的理解和感受。

  强化产品创新,践行供给侧改革

  面对国际国内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台华坚持从供给理念出发,不断研究市场需求,走功能差异化道路,在产品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我们把握产品开发以差异化、功能化、健康化、时尚化为主的发展方向,坚持把质量效益、品牌建设、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两化融合等有机结合,不断推进产品创新,在供给侧产品加大结构性改革。”沈卫锋表示。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台华加强了市场对接,不断研究消费需求。通过建立终端客户反馈机制,企业将研发推进至产业链前端进行联动研发,赢得了一大批知名服装企业的订单,如迪卡侬、安踏、探路者、C&A、H&M、海澜之家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都与之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公司强化上下游联合开发模式,通过与杜邦、英威达等上游原料供应商合作开发与技术交流,共同探讨化纤市场需求分析、市场拓展、行业走向及技术开发方向。

  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利用公司完整产业链优势,提升公司锦纶纺丝、坯布织造和染整加工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近几年致力于细旦锦纶面料的开发与研究。“我们针对市场的不同需求,开发出多种功能性面料,从而赢得了市场的青睐。”沈卫锋说,这就是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写照。未来,公司将充分利用完整的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形成系统集成研发创新体系。

  目前,企业已成功开发销售8D、10D、15D、20D锦纶细旦长丝及超细旦轻薄面料;开发了仿棉、仿毛呢、仿麻、仿皱类等系列仿真面料;通过差别化纺丝技术,成功开发了细旦高强锦纶66、原液着色、生物基PA56、循环回收纱线及面料;功能性后整理技术的运用,开发了具有环保无氟防水、抗菌防蚊虫、抗紫外线防辐射、防水透湿、防油防污、防火阻燃、抗静电、防绒等功能面料,产品通过国际生态纺织品bluesign和Oeko Tex Standard 100认证。2017年公司回收锦纶、涤纶纱线和面料通过全球纺织品回收标准GRS认证。

  产品创新,从近年来的获奖荣誉就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企业多次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2017年荣获“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从2008年起,研发中心参与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暨中国流行面料评选,近三年共有9款面料获奖,其中“极光”面料荣获铜奖,“穿梭在雨林”获得2017中国时尚面料设计大赛优秀奖,“阳光之爱”获得2017第二届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最佳生态环保材料应用奖。2012年起参与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举办的“化纤长丝面料名优精品”评选活动,近三年台华新产品有18款被评为化纤长丝面料名优精品,其中“柔翼纺、舒暖绒、快热棉”等7款面料获得名优精品金奖。

  强化技术创新,力做“常青树”企业

  相关材料显示,从世界范围看,企业的平均寿命大概是12年,超过12年的企业所占比例只占20%左右。纵观“常青树”,企业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某个领域有核心专利技术或有享誉全球的商标,知识产权已成为它们利润的主要来源和创造动力。据悉,在发达国家,90%的跨国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主体内容,80%建立了研发中心,截至目前,发明专利26个。

  “我们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以上作为研发费用,并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同时,组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研发中心,使之成为企业产品与技术决策的咨询中心、产学研联合与对外合作的交流中心、提供高端人力资源支撑的人才中心。”沈卫锋表示,台华新材研发中心核心功能是为企业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与人才创新提供持续、有效的技术支撑,承担着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职能。

  多年来,“产学研用”的有效整合对纺织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台华实施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引进技术创新为补充、产学研合作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借助高校和专业机构的信息、技术资源,形成理论和实践互补、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在队伍建设中,采用“引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一方面派公司技术骨干至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嘉兴学院等进修,另一方面特聘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嘉兴学院博士教授等为研发中心技术顾问,同时在公司创造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大学生将理论和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让他们更加快速的成长。

  台华与东华大学合作“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尼龙6功能性纤维纺织染整关键技术”,项目形成了尼龙6功能纤维纺丝、织造、染整工业化生产技术,完善和提升了公司锦纶产业链;公司长期与本地高校嘉兴学院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发,近年来合作项目有“高感性锦纶纤维及ATY的开发”、“耐洗高亮反光面料的开发”等;2017年,公司与浙江理工大学签署了“PA56锦纶染整性能研究及新型功能性面料开发”技术开发合同,又与西安工程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石狮研究院在研究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与技术交流、技术研究开发与人员培训等方面签署了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技术和企业产业化基地之间的优势互补。

  据悉,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2009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被评选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通过“台华特种锦纶纤维织物功能化省级企业研究院”认定;2015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通过“中国功能性锦纶丝织物精品生产基地”复评;2016年,荣获中国长丝织造协会“科技创新奖”,沈卫锋被评为“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

  强化管理创新,促企业提质增效

  随着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做好企业提质增效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直接相关,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提质增效是企业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创新发展空间,提升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在强化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强化精细管理,必然会推动企业提质增效。”沈卫锋表示。

  一直以来,台华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进行管理与维护,重人心向背,重人才归离,通过企业发展人人尽力,劳动结果人人享有,激发员工的能动性与创造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据悉,企业先后颁布实施了《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管理办法》、《研发投入核算体系》、《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专利管理办法》;为调动新产品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障研发人员创新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产品的开发质量和开发效率,制定了《人才用、留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在人才引进与培训、人员绩效考核激励方面形成了相对独立并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

  与此同时,通过员工职业规划、专业培训和岗位训练,提高员工专业素质,以稳定的薪酬、福利、奖励机制激励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将货币报酬与股权激励相结合,将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相结合,构建企业管理文化的长效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员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系统和相应的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员工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台华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台华还深入发掘社会责任内涵,将社会责任的履行工作整合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整合到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推广流程中,整合到价值链和产业链中,使企业在为股东与员工利益服务的同时,也为外部的利益相关方谋求福祉。沈卫锋表示,台华在强自身的同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传递企业正能力,要帮助周边的企业提升创新发展能力。2017年,企业在节约用水方面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行业水效领跑者”,沈卫锋总经理被评为“全国纺织行业水效推进先进个人”。

  台华新材招股书显示,公司近年来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这也是企业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必然结果。相关材料显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8.9亿元、22.4亿元和13.0亿元。公司在销售收入实现持续增长的同时,也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139.59万元、22755.82万元和20114.88万元。

标签:台华新材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