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走失不是个例,家人要从预防开始做起
八旬老人从江苏赶来嘉兴参加亲戚婚礼,因地方不熟悉找不到回家的路,机缘巧合之下,老人走进了秀洲法院王江泾法庭,最终,在法院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老人终于顺利回到了江苏的家。
喝完喜酒找不到回家的路
近日,一位神色焦急的老人推开了秀洲法院王江泾法庭的大门。“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老人说。
王江泾法庭的工作人员见状立即上前询问,得知老人姓胡,因为找不到回家的路已经在外面走了两个多小时,最后来到法庭求助。
听老人说在外走了两个多小时,工作人员急忙将胡老伯带到接待室,贴心地拿了些饼干糕点,并端上茶水。
稍作休息后,胡老伯紧张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些,开始与工作人员话起了家常。他说自己84岁,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前前后后参加过9次战斗,眼睛和脖子都受过伤。说着胡老伯仰起头,脖间一道浅色的疤痕赫然在目,“这是弹片划过留下的。”胡老伯说道。
胡老伯告诉工作人员,他原本是一个人来嘉兴参加亲戚婚礼的,可婚宴结束后,他走出婚礼现场发现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正徘徊的时候遇到了巡逻民警,民警了解情况后用车送了他一程。
胡老伯下车后,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的环境依然很陌生,直到走到法庭附近,遇到一位好心人指路,才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在和胡老伯攀谈的过程中,法庭工作人员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些信息,试着问他居住的村子叫什么,胡老伯思索了一会,称自己是江苏省吴江区盛泽镇兴桥村人。
既然胡老伯知道自己的住址,为什么民警会把他送到王江泾来呢?原来,当时的巡逻民警将胡老伯所说的“兴桥”当成了“新桥头”,就把他送到了王江泾的新桥头村。
到了新桥头村,胡老伯以为到家了,和民警告别后就独自走了,结果闹了一个“大乌龙”。
知道了老人住在哪里,法庭工作人员马上联系吴江区盛泽镇兴桥村村委会,证实了胡老伯确是该村村民,便立即安排车辆,送胡老伯踏上回家的路。当天傍晚5点左右,老人终于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村子。胡老伯见到村委会后,就表示自己认识路了,再三感谢法庭工作人员后自行回家。
胡老伯安全到家后,该村工作人员向法庭工作人员表达了谢意,并表明胡老伯确实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如今家中有5名子女,但因他们平时比较忙,胡老伯仅今年就已走失多次了。随后,该村工作人员表示,会联系胡老伯的子女并提醒他们多加看护。
不让老人走失要从预防做起
微信朋友圈里经常出现家里老人走失的消息,仅一个月的时间,记者就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三四起。老人走失不是个例,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既能防止老人走失,又能在老人走失的情况下,让其及时找到家人呢?
一、家里人应该多费心思。家中如果有患有老年痴呆、精神疾病、小脑萎缩的老人,应该多放一些心思在陪伴和照看老人上面,有条件的还可以请专人照看或是将老人进行托管。
二、为老人配备通讯设备,这样即使老人走失,也可以立即用电话进行联系,老人不会用电话的,旁人也可以为其拨打电话通知家人。
三、将联系电话缝在老人衣服上,或是制作一张联系卡片,上面详细写上老人的身份信息和家人的紧急联系方式,这样一张特殊的“身份证”非常重要,在发现老人走失的情况下,好心人可以立即联系其家人,让其找到回家的路。
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若发现家中老人走失,请第一时间报警,求助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