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区剿灭“劣V类水”传来好消息。近日,《嘉兴日报·秀洲新闻》头版头条报道了秀洲区全面打赢剿灭“劣V类水”攻坚战,剿劣工作通过省级验收,162条小微水体正式摘帽。读此报道,使人感到激动和欣慰,同时也引发关于剿劣摘帽后如何巩固来之不易成果的思考。
众所周知,自2013年开展“五水共治”以来,通过全区上下集中行动打响“清三河”攻坚战、建立和推行“河长制”、实行河道长效保洁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再加上各地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全区的污水治理确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水体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尤其是开展剿灭“劣V类水”工作以来,全区上下更是下定决心,咬定目标,以项目化治水为主抓手,以“河长制”等长效管理机制为工作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际效果,全面深入推进剿灭“劣V类水”攻坚行动,终于使全区162条小微水体摘掉了“劣V类水”的帽子。在这份剿劣成绩单的背后,我们感受到了其中的艰辛和不易,仿佛看到了“千名河长大巡河”、“铁军治水先锋队”和各级领导检查督促剿劣工作的身影,看到了各级剿劣督导员顶烈日、冒酷暑巡回督察的足迹,看到了那些在剿劣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的辛勤汗水。
然而,剿劣摘帽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巩固和提升成果仍需坚持不懈。无论是“五水共治”,还是剿灭“劣V类水”,都是一个需要长期治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实事求是地说,剿灭“劣V类水”仅仅是长期治水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不是长期治水过程的终结,如果对已经剿劣摘帽的河道不加维护和长效管理,很有可能还会反弹。更何况,在有的乡村虽然以往对河道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过治理,但事实上,仍有一些河道的水质状况不那么尽如人意。因而,面对长期治水过程,应以剿劣摘帽为新起点,在巩固和提升剿劣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全域治水工作力度,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短板、精准治水,创新方法、科学治水,完善长效治水机制,坚持不懈打好治水持久战,只有这样,才能使秀洲的全域水体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