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四五点钟,保洁员徐荣骑着电动三轮车,开始挨家挨户收集垃圾。这辆电动三轮车上有两个垃圾箱,红色为不可堆肥垃圾,绿色为可堆肥垃圾。“可堆肥垃圾包括厨余垃圾、废弃蔬果、畜禽粪便等,不可堆肥垃圾包括塑料包装、旧衣服、铁丝等。”徐荣说,他现在对垃圾分类已经十分熟悉,还常常教村民区分两类垃圾,引导他们正确进行分类。
如何让农村生产和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秀洲区一直在寻找答案。王江泾镇西雁村设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加工场,实现可堆肥垃圾的生化处理,不仅防止二次污染,还能让资源循环再利用。
据了解,从2009年试点垃圾分类开始,王江泾镇为运西片区1.5万多户人家免费发放一红一绿两个垃圾桶,每100户左右设置一名保洁员,每天上门分类收集垃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资源利用的基础,分类收集的质量直接影响资源化效果。今年村里添置了垃圾处理设备后,一红一绿两个垃圾桶正悄然改变着村民的生活习惯。
“刚开始搞不清楚不可堆肥和可堆肥垃圾,但村里经常会宣传,加上保洁员在收垃圾时也会跟我们讲解,现在基本上不会弄错了。”虹南村村民王林花说,把垃圾回收做成有机肥,这是件好事,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生产出来的有机化肥还能免费使用,一举两得。
当电动三轮车上的垃圾桶装满后,保洁员将它们运到附近的垃圾中转站。“垃圾中转站工作人员会将垃圾再次分类后,由嘉兴市环卫处的垃圾压缩车运送走。”王江泾镇“四位一体”办公室副主任孙琪说,垃圾压缩车会将不可堆肥的垃圾运至垃圾收集房,然后送镇垃圾压缩中转站处理,将可堆肥的垃圾运至西雁生活垃圾分类加工场。
在西雁生活垃圾分类加工场,一台垃圾处理机24小时不间断运转,将分好类的垃圾“吞”进机器,然后“吐”出有机肥料。
据介绍,分类收集的有机废弃物投入有机垃圾处理设备,经过多道程序后,就会变成优质的有机肥。“最早是人工处理,每天大约可以处理1吨左右。自从机械化运作后,日处理量在3吨左右,80%可转化成有机肥。”孙琪说,目前该加工场正在安装太阳能光伏板,等到完工运行后,日发电量为20.28KW,有机垃圾制肥机的工作用电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后,摇身一变就成了果蔬大户的有机肥。西雁村种植大户许菊根告诉记者,最初还不敢使用这些有机肥,后来试用了几亩地之后发现,不仅种植出来的瓜果特别甜,而且每年能节约好几万元的肥料钱。
“制作出来的生态有机肥,目前是免费发放给周边农户使用。从原先的不理解、不接受到现在的超受欢迎,这也证明了生态有机肥的效果不错。”孙琪说,目前受益的田地有10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