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吃粽子 品民俗 摘鲜果 端午假期的“秀洲表情”
2017年5月31日 14:17 来源:嘉兴日报 记 者 蒋彧淼 陈 曦 沈 洁 张 帅 通讯员 钱丽莉 董时纲 张丽娟 朱晨辉

  在江南灶画村感受传统文化,在农村文化礼堂裹粽子,在粽子文化博物馆感受“粽头戏”……这个端午小长假,秀洲市民在信步游玩之余,品味着别样民俗,感受着浓情端午的文化熏陶。当然,除了民俗主题,随着气温升高,采摘游也迎来了旺季,不少市民在“家门口”采摘蓝莓、黄瓜、枇杷等鲜果,体验着不一样的乐趣。

  江南灶画村正式亮相

  花篮灶,小方灶;一眼灶,双眼灶,四眼灶……这些灶头有的用民间神话故事做底,有的绘有各色吉祥动物和水果,有的则用雕塑为灶头添彩,在嘉兴农村存在了千百年的民间灶头和灶头上各式生动优美的图画,以集中展示的方式再现。5月27日上午,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香飘端午‘粽’享古韵”系列活动在王江泾镇古塘村举行,同时举行的还有“江南灶画村”的启动仪式。

  江南的农村自古以来都用灶头做饭烧菜,这也成为江南民居的一部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煤气灶、电磁炉等现代用具的使用,原先的灶头和灶画逐渐被冷落。但是农村有“凡有新房,必建新灶”的习惯,建灶画灶的传统至今仍在秀洲的农村延续。自从灶画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它已然成为农家新居装饰的一种新时尚。

  打造嘉兴市国家级非遗项目灶头画主题村,不仅是对灶头画这种艺术形式的展示,更是对这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在活动现场,灶画师徒结对成为重头戏。根据绘画技艺选拔的30名小学生,统一着装,按照中国的传统,向来自秀洲区的灶画师傅张金泉、吴甫根、施顺观拜师学艺。“孩子是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未来,我们会尽自己所能引导他们,将灶画艺术发扬光大。”张金泉说。

  建设江南灶画村不仅可以复活嘉兴灶画艺术丰富而生动的记忆,保存一个区域历史发展的血脉,还可以使其转化为村落内生发展动力,促进村落发展,提升村民生活水平。古塘村用美丽乡村作为载体,承载灶头画,用乡村旅游让非遗活起来。“这都是我们小时候用的灶头,以前觉得很普通,没什么好看的,现在越来越稀奇了,很多城里的游客都跑来专门看灶头画,还喜欢吃灶头中煮出来的饭。”今年81岁的古塘村村民肖贵增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弄了灶台集聚区,从外地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据了解,在古塘村,还有嘉兴市第四家非遗文化客厅,这里将动态技艺和静态实物相结合进行展示,形成如同家中客厅一样的保护氛围,真正实现“一臂之远”的文化零距离。“结合本地的乡风民俗,我们打造了极具江南特色的江南灶画村,让灶画艺术重归村民的生活,重构其生存土壤,通过村民从事与灶画相关的生产、生活,游客参观、体验、学习灶头文化,让灶画艺术继续散发其传统魅力。”古塘村党支部书记陈永明表示,下一步,该村将以民生为主线,以省级特色精品村建设为主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为推手,着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地域文化突出、人文景观鲜活、具有江南韵味的“七彩古塘”。

  齐聚文化礼堂品民俗

  又是一年艾叶飘香时,5月28日下午,“悠悠粽香浓情端午”首届端午邻里节在王店镇庆丰村文化礼堂开展,村民们不仅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而且增进了邻里友情,营造了和谐环境。

  “加油!加油!”“和谐一家亲”裹粽子比赛现场气氛热烈,比赛选手为10户由祖孙三代组成的家庭,比赛口令一响,为时20分钟的裹粽比赛正式开始。祖孙三代相互配合,手把手教学,折叶、填米、放馅、成形、缠线,各组家庭纷纷施展技艺,你追我赶,文化礼堂里顿时成为欢乐的“竞技场”。

  看似简单的几个工序,做起来可并不容易,小小学徒们认真学习,不一会儿,一只只玲珑的枕头粽诞生。庆丰村的张阿姨告诉记者,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拿奖,而是希望让裹粽子的传统手艺传承下去。经过评委的统一评选,现场评出了最佳默契家庭奖、最佳教育辅导奖、最佳个体差距奖等奖项。

  在“五彩香囊迎端午”香囊技艺传承活动中,庆丰村邀请了民间巧手奶奶佘亚群为本村所属辖区内的小学生制作嘉兴最传统最古老的香囊,展示嘉兴传统乡村文化与民间习俗。

  一个粽子一片情,点滴关怀暖人心。庆丰村党总支还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裹粽子活动,为全村46位80周岁以上的老人送上村两委的关心和问候。“这次活动,不仅传承了端午传统文化,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秀洲区王店镇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王店镇庆丰村文化礼堂举行端午民俗活动外,新塍镇潘家浜村文化礼堂、油车港镇池湾村、马厍村、澄溪村文化礼堂、王江泾镇洪典村文化礼堂等都开展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营造了喜庆、和谐的节日气氛。

  博物馆里感受“粽头戏”

  吃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但对于粽子的历史和文化却并非人人了解。5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月河街区的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只见馆内人头攒动,一派热闹景象。来自各地的游客穿梭在曲曲折折的回廊间,通过文字和图片感受粽子的历史渊源以及悬菖蒲、挂神符、缠百锁、佩香囊等吴越地区的端午习俗。

  记者发现,很多游客都带着上海口音。来自上海的吴女士表示,嘉兴距离上海很近,趁着端午小长假,她和家人一起出来走走。“一直听说嘉兴的月河街很有名,没想到这里还有一个关于粽子的博物馆,收藏的东西值得一看。”在粽子文化博物馆,游客们既能领略嘉兴粽子的风貌,也能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拌米和裹粽。在演示区,一阵阵粽叶和糯米的清香传来,让游客们馋涎欲滴。而在出口处,还能买到嘉兴粽子和嘉兴传统糕点等土特产。

  据悉,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是一个反映嘉兴粽子历史与粽子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由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造,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嘉兴粽子文化主题博物馆,始建于2009年。经过重新设计和修缮,新馆于2016年端午节重新开馆,目前有两大功能区:嘉兴粽子博物馆和江西会馆,总占地面积达3789.5平方米。

  据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粽子文化博物馆通过科学的展陈手段,全面反映粽子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弘扬粽子文化,振兴传统产业,使之成为文化、休闲、旅游的一个特色景点。

  每逢端午,粽子文化博物馆总会举办各种民俗活动,今年也不例外。5月28日至30日,这里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精彩的端午节“粽头戏”,活动内容包括民间制粽达人比赛、端午闲趣听大戏、“粽娃”请你吃粽子、点雄黄祈福纳吉等。

  时令果蔬开启采摘模式

  在秀洲区新塍镇万民村村委会旁边,有一片占地达580亩的蓝莓种植基地。5月29日,记者在该基地蓝莓园内看到,不少游客正一边采摘一边不停地往嘴里送着一颗颗蓝莓。“今年蓝莓的品质特别好,果粉特别厚,甜度比去年也要高很多。亩产将近1500斤,比去年至少提高30%。”据基地负责人吴陈平介绍,考虑到今年蓝莓总体产量将较去年翻番,为此也特别推出了“100元敞开吃”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采摘游玩。

  夏季来临,各种蔬菜水果陆续进入成熟期,市民们的“果盘子”也逐渐丰富,但最吸引消费者的还是亲手摘下挂在枝头的瓜果,因此越来越多的城里人走进乡村、走向田园,体验农村风光和农事乐趣。这也为秀洲农户带来了新出路、新收益,他们的“钱袋子”也渐渐鼓了起来。

  枇杷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稀水果,被誉为“百果中的奇珍”,与樱桃、杨梅并称为“初夏果品三姐妹”。眼下,秀洲区不少农场的枇杷已大量上市,并且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采摘购买。记者了解到,在这个端午小长假期间,王店镇建农村的林海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新塍镇思古桥村的红庵里生态农场、新塍镇的江南休博园等农场基地都吸引了大批市民休闲采摘。

  除了特色水果吸引游客前往采摘外,黄瓜、番茄、玉米等时令蔬菜同样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现在大家都讲究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这些自己亲自摘下来的蔬菜,从菜棚子直接进我们的菜篮子,当然更放心。”日前,在江南休博园体验亲子采摘的李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秀洲越来越多的农场基地都有采摘项目,这不仅让久居城市的人体验了乡间乐趣,也让吃货们吃得更安全、更放心。

  近年来,秀洲区还充分挖掘各地农业资源,凸显区域特色和文化特色,推动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深度融合,让游客们亲自参与,亲身体验。除了大力发展农业休闲采摘之外,秀洲区还将重点培育王店荷兰花卉和油车港湿地农业两大特色小镇,着力打造王店聚宝湾、新塍温泉、王江泾“荷塘叶色”三大农旅结合区,积极推动“农业+旅游”融合发展,为市民提供更丰富的农业旅游产品。

标签:端午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