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连续两年全市考核第一的秀洲“治气密码”
昨天,记者从区治气办获悉,今年前4个月,秀洲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7.5%,较2016年同期提高3.9%;PM2.5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空气整体质量日益改善。
努力让天朗气清成为常态,是秀洲区治气工作不懈的追求。坚持源头治理、综合防治,全力打好产业布局优化、工业污染治理等治气六大攻坚战,使该区的治气考核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
空气质量改善,“对症下药”很关键。在对区域空气污染源调查摸底、科学分析后,秀洲区空气污染的突出问题为拖浆行业燃煤小锅炉(土炉)烟尘、挥发性有机废气、黄标车尾气,秀洲开始重拳出击,整治重点污染源。
去年上半年,秀洲区对北部三镇拖浆行业燃煤小锅炉(土炉)开展集中专项整治。通过调查摸底、宣传发动、分类治理、执法倒逼等手段,全区共淘汰改造小锅炉(土炉)232台,圆满完成整治任务。通过整治,预计全区每天减少使用标煤232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2.94吨、粉尘2.16吨、氮氧化物0.6吨,有效改善北部空气质量。
除了在蒸汽和天然气管网覆盖区外的重点集聚区域开展集中整治,秀洲区对能实现集中供热的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加快中温中压蒸汽管网建设,推进集中供热。累计建成天然气管网245公里,新嘉爱斯中温中压管网至王江泾段已完工。
挥发性有机废气,可与空气中的杂质发生二次反应,对空气质量危害巨大。2016年,秀洲区对12个产生有机废气的重点行业开展全面排查,将35家涉及化工、涂装、印刷、电子信息、纺织染整和橡胶塑料的企业列入年度整治名单,按照生产车间(或生产线)“全封闭”、废气“全收集”、尾气“全处理”要求进行整治。
整治中,秀洲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以企业通过自查、自整、自验的方式实施整治,切实保障整治效果。走进经过整治的一家化纤厂车间,生产线已全封闭,有机废气通过顶部的不锈钢管输送到户外的燃烧炉,经过800多摄氏度高温的灼烧,有机废气得以充分处理。
与固定的工业废气治理相比,黄标车等尾气治理具有移动的特性,难度较大。在对失联黄标车类型进行分析后,秀洲区出台了黄标车淘汰攻坚行动方案,因类施策,健全“一车一档一策一个组”的工作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全部予以公示注销;对不满足公示注销条件的,逐个上门督办、异地督办,见人见车。目前,秀洲区已淘汰黄标车161辆,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通过系统化治理,秀洲区空气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数据显示,2016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4.3%,同比提高9.9%;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至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9%。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也稳步提高。2016年,全区涉气的群众反映同比下降12%。
站在新的起点上,秀洲区治气工作将翻篇归零。全区将结合实际,突出项目推进和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打好“六大战役”,认真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化管理,力争实现PM2.5逐步下降,污染天数逐步减少,空气质量稳步提高,用空气质量改善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努力创造“天蓝气清”的良好大气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治理大气污染既要攻坚,更要立足长远,秀洲在取得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还需通过提高科学化、系统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大气污染的有效防控,助推绿色发展。”秀洲区相关领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