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奋力实现首季“开门红”系列报道之四
【精彩故事】
3月底,秀洲区洪合镇泾桥村的两条断头浜——张宝里浜与朱家弄浜进行了一场“搭桥”手术。当地村民用一根10米长的水泥管,将地势高的灌溉渠和地势低的排水渠相连,水体通过灌溉渠—水泥管—排水渠,将两条断头浜连成一体。整个灌溉渠贯通后,原本的一潭死水就能形成循环回路,水质将得到明显改善。
实施“活水”工程,复活断头浜,疏通“毛细血管”,让河水流动起来,加速水体自我修复能力,是今年秀洲区剿劣攻坚战中的创新举措。根据前期摸排,秀洲区还有162个劣Ⅴ类水体。为了提升水质,当地因地制宜,“一河一策”开展“活水”工程。以洪合为例,该镇探索出多种“活水”模式:在村和村之间,“搭桥”形成灌溉机埠站—灌溉渠—排水渠的水流回路;在村和集镇之间、村和社区之间,形成灌溉机埠站—灌溉渠—雨水管道的水流回路。
据悉,今年该区将全面启动连通断头浜等“活水”工程,按照引得进、流得动、排得出的要求,逐步恢复坑塘、河湖、湿地等各类水体的自然连通,计划于8月底前基本完成剿劣任务。
目前,秀洲区全面打响了剿灭劣Ⅴ类水攻坚战,成效初显。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区交接断面水质考核成绩优秀。全区村(社区)镇级以下河道监测点水质考核中,240条河道平均水质是四类水。全区平均水质达到Ⅲ类水的村(社区)有28个,占全区村(社区)总数的23.3%;平均水质是Ⅳ类水的村(社区)有55个,占全区村(社区)总数的45.8%。
【延伸阅读】
继全面清除黑臭河、垃圾河之后,2017年,秀洲水污染治理迎来升级版,就是全面消除劣Ⅴ类水。
2月6日全省剿灭劣Ⅴ类水工作会议召开后,秀洲区第一时间启动了“千名河长大巡河”专项行动,一周时间,全区各级河长通过大巡查、大走访、晒照片等形式积极履职,认真查找河道存在的问题,充实完善“一河一档”,为全区水环境改善提供解决方案。数据显示,全区各级河长通过APP共提交图文巡河报告5826份,发现并解决涉河问题192个(处)。
随后,秀洲区启动了劣Ⅴ类水河道排查监测工作,通过近半个月时间完成对全区1489个水体的逐条排摸。根据检测结果,秀洲区对排查出来的162个劣Ⅴ类水体建立数据库,实施挂图作战,分析污染原因,制定“一河一策”,实行动态管理,销号制度。
如今,秀洲区全面开展水体污染排查整治、强化截污纳管、推进河道清淤、加快产业治理、实施生态修复、加强上下游联防联治、强化“河长制”等工作,全力以赴做好河道“截、清、治、修”四篇文章,持续改善全区水环境质量。到2017年底,全区将全面剿灭劣Ⅴ类水体,跨行政辖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继续保持优秀,新塍塘饮用水源地水质(26项指标)达标率达到65%以上,9个市控及以上断面Ⅲ类水占比达到40%以上,力争全区33条区级以上河道剿灭Ⅴ类水。
【记者手记】
剿灭劣V类水,是建设美丽浙江、给后人留一片碧水净土的应有情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剿劣战”中,要以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心汇聚合力,以担当尽责的铁军作风一抓到底,确保打赢剿劣攻坚战。在具体工作中,秀洲区全面推进“活水”工程,促进小微水体换新颜,这成为平原河网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战略战术,为全省“五水共治”探索出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