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最漂亮的建筑是文化礼堂,最热闹的地方是文化礼堂,你要享受文化、你要寻找乡愁,去文化礼堂准没错!”自2013年起,464座文化礼堂陆续在嘉禾大地上绽放出夺目的光芒,它们凝聚起464个乡村的精气神,打造出464个独具特色的基层文化阵地,成为嘉兴农民“身有所憩、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
彰显“嘉兴特色”
把礼堂建到农民心坎里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日新月异,置身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之中的农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为他们建起文化活动的阵地、精神需求的家园?2013年3月,全省确定首期建成1000家农村文化礼堂的目标。当年4月初,嘉兴积极响应,一股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热潮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第一个年头,我市就和各县(市、区)制定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五年规划(2013—2017年)》,明确总体要求、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去年我市又把农村文化礼堂作为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加以推进,将其纳入了《嘉兴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嘉兴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在95%的农村行政村建起农村文化礼堂,基本实现全覆盖。
一个村庄最鲜明的印记往往融于文化积淀。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在建筑风格上,有的古典韵味十足,体现着该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的现代气息浓郁,展示着该村与时俱进的发展精神,还有的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文化活动中心紧密结合,实现了农村各个阵地的功能整合运用。据悉,我市2015年底以前建成的文化礼堂省级达标率为96.1%;2016年新增的110家礼堂全部达到省级标准。
从2013年我市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开始,全市各地就坚持“一村一品”,结合各村村史村情,努力挖掘各村文化,突出本土化、特色化建设,让每个村都拥有自己的特色“故事”……
“这些文字、图片都太珍贵了!”海盐县澉浦镇澉南村的卢钟辉,记忆中还留存着家乡老码头的一些画面,澉南村文化礼堂展示的“海港”文化,让这位老人激动不已;
千亩荡畔,碧波荡漾,迷人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具有菱文化和江南水乡特色的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文化礼堂就“藏身”其中;
下田拔姜、腌制生姜、制作生姜茶……平湖市钟埭街道沈家弄村的文化礼堂展示了村里特有的生姜文化,还结合这一特色开展一系列活动;
嘉善县陶庄镇陶庄村是明朝重要思想家袁了凡的故乡,这里的文化礼堂融合了了凡善文化展厅、袁了凡故居、了凡墓等系列资源,将了凡祖居地品牌擦得闪亮;
“我们村有一个‘农业展示厅’,客户想要订桑苗、桑果、桑叶,到文化礼堂就能看到村里几乎所有的桑树品种了。”海宁市长安镇(高新区)东升村的文化礼堂挖掘当地蚕桑文化,成了桑树新品种的展示园……
截至目前,嘉兴全市已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464家,覆盖58.73%的农村行政村,覆盖率居全省首位,其中南湖区、海盐县率先实现文化礼堂农村行政村全覆盖;所属7个县(市、区)全部被授予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称号。
探索“嘉兴机制”
为礼堂注入长效生命力
不久前,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的乒乓球爱好者江明牵头成立了爱乒(爱拼)俱乐部,还自筹3000元用于购买乒乓球、毛巾等用品,并多次自筹资金开展乒乓球赛,球友们把文化礼堂当成自己热爱的小家。这得益于桃园村文化礼堂率先提出的“礼堂钥匙人手一把”理念,经常活动的文体爱好者们都可以拥有乒乓球室、门球场、舞蹈室等场所的钥匙,这种做法一经交流就在该市铺开,该市也渐渐摸索出一条“专管员专业管、理事会协助管、普通村自己管”的新路子。
1.5元看一场电影或演出、2.5元打半天乒乓球或台球……这是嘉善县魏塘街道魏中村文化礼堂的服务价目表;年完成大中型公益活动48个、活动150场次(不包括电影放映)、服务18万人次……这是魏塘众悦文化服务中心根据合约需要完成的任务。2014年,嘉善在全市率先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来运行魏中村文化礼堂,自2014年5月23日开业至2016年12月31日,已接待活动人数超过43.5万人次,承办和举办活动1340场次。
“民间不缺高手,村里跳舞的、唱歌的、演奏乐器的都有,以往苦于没有人组织,没地方可练。”海盐县澉浦镇南北湖村专职文化管理员徐红萍上任后,立即拉着一帮村民在文化礼堂里组织了一场“秀”,秀秀各自的绝活,一下子点燃了大家对文艺活动的热情。2013年起,海盐县启动“两员”制度建设,经过两轮招聘,于2014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级文化专职管理员和文化下派员“两员”队伍全覆盖。至2015年底,我市全市已实现“两员”覆盖,这些“两员”担负起“形势政策宣讲员、文化礼仪辅导员、乡风文明引导员、民情民意收集员、文化阵地管理员”的职责,有效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文化礼堂建设、管理成效如何体现?我市各地纷纷探索出了新路子。
平湖市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深挖掘、重践行、抓提升,将文化礼堂建设纳入“五星村”评比,积极开展最佳文化礼堂评选、文化礼堂特色活动评比和农村文化礼堂擂台赛,促进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在评选出的特色活动中,独山港镇以国粹戏唱“五水共治”寓教于乐,新仓镇三叉河通过民俗文化研讨挖掘了一批历史遗迹,新埭镇鱼圻塘村的“祠堂”礼堂、钟埭街道沈家弄村的“全能”礼堂特色鲜明。各镇、村在活动上抓特色、抓质量、比新意、比成效,逐步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品牌力的特色活动、特色村、特色文化圈。
文化部门、文联协会与文化礼堂驻堂“联亲”,我市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供需有效对接:每年赴文化礼堂开展送戏曲、送培训、送展览等活动;遴选一批优秀文明单位,立足文明单位工作实际和行业特点,深入推进文明单位与文化礼堂结对服务工作,协助健全和完善文化礼堂的日常管理运行规章制度,并通过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岗位实践、志愿服务、典型选树等形式,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讲好“嘉兴故事”
从礼堂育出新队伍
白天,村民在家门口的文化礼堂里看书、健身、下棋、听讲座;晚上,村民在礼堂内观看文艺演出、文化电影;在村间漫步,一个个文化展示馆展现着村里特色的民俗文化,一条条文化廊展示着身边的励志典型……
“自从文化礼堂建好后,我每天都会约上三五好友来这里跳舞、看戏,感觉生活变了样,丰富得不得了。”秀洲区新城街道木桥港村村民戴宝玉兴奋地说。
“这个纺车柄叫摇车柄,这个叫摇车场……”自从“平湖土布非遗传承”项目进入独山港镇运港村文化礼堂陈列后,这里经常有来自该镇中小学校的孩子,聆听平湖土布非遗传承人姚爱英老师的讲座……
文化礼堂要建、要用,更要育,基层文化这步棋才能走得更“活”,文化礼堂也才能真正落地生根。近几年来,市文化部门每年制定《嘉兴市文化文联系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服务菜单》,确保服务菜单供需对接、配送有序,利用农村文化礼堂新阵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目前,全市农村业余文艺团队已经发展到2500多个,参与的有5万多人。他们活跃在“送戏进城”、“文化走亲”、“送戏入户”等各类活动中,逐渐成长为农村文化礼堂舞台上的生力军,基层的文化自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016年全市开展“文化礼堂e路行”活动,节目全部由群众自编自演,并在全市巡演13场,现场参与群众6000余人次,累计约18.7万人次。
如果说热闹喜庆的文化活动,是描绘农村文化礼堂独特魅力的主线条,那么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则奏响了农村文化礼堂特别篇章的主旋律。不同一般农村文化场所,农村文化礼堂的重要标准在于凸显思想教育的内涵。
嘉兴是党的诞生地,我市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努力打造红色文化的嘉兴品牌,我市“红船宣讲团”以“红船精神”为主要内容,以市、县两级党校教师和基层宣讲员为骨干,组织65名“红色讲坛”成员,开展了“送党课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通过“讲故事”和“拉家常”,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潜移默化影响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全市已建农村文化礼堂每年平均组织各类宣讲超过30场次,实现了场场有主题、月月有宣讲、年年有计划。
让农民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快乐和幸福,在思想感悟中接受熏陶和教育,文化礼堂这一全新载体,恰如播撒在嘉兴田野间的种子,在不断萌芽、成长,化为桃李,化为春风,醉人心、动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