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食物,就如何对待生活
【书人书话】
人生不过几十年,活得要任性,吃得要讲究。常言道“如何对待食物,就如何对待生活”,这话我最爱听。又因为此,平时最爱《随园食单》,它和《浮生六记》一起成为我的枕边书。
清朝著名文学家袁枚花了四十年时间,走遍江南名山,寻访江浙美食,将饮食变为大雅学问。这位乾隆才子、诗坛盟主,将饮食上升为大雅学问,将其四十年美食的实践,编为《随园食单》,从而写出一位吃货对美食的严苛要求。比如他认为,“一碗粥,必水米融洽,柔腻如一。曾在某观察家用餐,诸菜尚可,饭粥却粗粝,我勉强咽下,回去就生了一场大病。”又说,“一盘菜,若用肉,不要超出八两,若用鸡鱼,最多不过六两。有人会问,不够吃怎么办?答案是,吃完再炒。”他对我最喜欢吃的鲫鱼,是如此解说的:“鲫鱼要选扁身且带白色者,肉质鲜嫩松和,熟后一提,骨肉自然分离。圆身黑背的鲫鱼,肉质僵硬多刺,简直是鲫鱼中的地痞鱼。”
蔬饭之间,是闲情,也是雅趣。袁枚在文学创作上主张“个人性情”,反对复古风气,是乾嘉性灵派代表人物,他在吃的方面也最讲究,辞官后在南京小仓山购隋氏废园,改名随园,日夕吟咏其中。他一生好游山玩水,贪口腹之欲,活得真叫潇洒。近日,这位乾隆才子的这部美食经典代表作《随园食单》,受到YouTube热门的华人美食作者Amanda倾情演绎,三秦出版社的新版《随园食单》精心绘制了57幅全彩插图,将《随园食单》中所记的中国十四世纪到十八世纪中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和美酒名茶再次完美重现。
《随园食单》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比如袁枚在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二十个操作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十四个注意事项。从餐前准备到选料到品尝,从中均可看出中国菜肴几百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袁枚推崇的美食,至今依然广受追捧,具有实用性。
Amanda是享誉海内外的美食作者,同时是人气美食节目《曼食慢语》的制作人。很多粉丝表示,Amanda的美食视频之所以会在社交媒体传播这么广泛,就是因为其教学语言风格简练干净,步骤简单实用不花样。而Amanda表示,这也与《随园食单》倡导的实用性不谋而合。Amanda是药学学士,又在英国约克大学学习认知神经学并获得硕士学位,她的求学经历让她形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严谨态度,不仅仅是获得美味,更要知道美味背后的道理。她表示,袁枚的《随园食单》除了是一本菜谱,也是一本记录中国百年美食结构和材料的教科书,是她探究“知其所以然”做菜系统的参考资料。
薄薄一册《随园食单》,文字简单清爽,却也极具风采。袁枚还将某些菜的做法,出自何人何家都写了出来,自然成为全社会提高烹饪技术、研究传统菜点以及烹制方法的指导性史籍。自问世以来,这部食谱长期被公认为厨者的经典,英、法、日等大语种均有译本。《随园食单》也是一本可操作性的古代菜谱,当代依然有人据其来做美食,如《洗刷须知》:洗刷之法,燕窝去毛,海参去泥,鱼翅去沙,鹿筋去臊。肉有筋瓣,剔之则酥;鸭有肾臊,削之则净;鱼胆破,而全盘皆苦;鳗涎存,而满碗多腥;韭删叶而白存,菜弃边而心出。《内则》曰:“鱼去乙,鳖去丑。”此之谓也。谚云:“若要鱼好吃,洗得白筋出。”亦此之谓也。
又如《鳆鱼》:鳆鱼(即鲍鱼)炒薄片甚佳,杨中丞家削片入鸡汤豆腐中,号称“鳆鱼豆腐”,上加陈糟油浇之。庄太守用大块鳆鱼煨整鸭,亦别有风趣。但其性坚,终不能齿决。火煨三日,才拆得碎。
再如《烧小猪》:小猪一个,六七斤重者,钳毛去秽,叉上炭火炙之。要四面齐到,以深黄色为度。皮上慢慢以奶酥油涂之,屡涂屡炙。食时酥为上,脆次之,硬斯下矣。旗人有单用酒、秋油蒸者,亦佳。吾家龙文弟颇得其法。
……
新版《随园食单》即用全彩插画再现清朝美食烹饪的场景,如袁枚视豆腐为宝,认为豆腐煮得好,远胜燕窝,所以他记录了豆腐的九种做法,甚至将其背后发生的故事都描述出来。为了能更直观体现豆腐的不同做法,书中附有精心绘制的九张不同的豆腐菜式,大得我心。
《随园食单》将饮食变为大雅学问。写在蔬饭之间的,其实是生活的态度。袁枚一生放荡不羁,九大爱好,“吃”排第一,他是一个对美食追求达到极致的人。与前人认定的“君子远庖厨,君子谋道不谋食”不同,袁枚乐于品尝佳肴,也乐于记录佳肴。感谢三百年前的袁枚,留下这部饕餮之书!(《随园食单》/袁枚著/三秦出版社/定价:2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