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王江泾镇廊下村的一起矛盾纠纷案成功化解,当事人朱明珠拿到了她应得的一万余元赔偿款,这起案件让村民们对法律顾问刮目相看。原来,村民朱明珠之前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请不起打官司的律师,而另一方当事人又远在嘉善,双方的矛盾一直没能化解。后来,村干部把该村的法律顾问李越明律师请来,李律师辗转两地,帮助双方以理性思维解决问题,最终让该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这正是秀洲区基层民主法治意识不断提升的表现,更是秀洲区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的缩影。近年来,秀洲区多措并举扩大基层民主、规范村务管理,着力提升基层群众民主法治意识,营造优良的法治文化环境。目前,全区共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村11个、市级民主法治村40个、区级民主法治村27个。
近年来,秀洲区大力推进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建设,让律师进社区、进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让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法律服务。目前,普遍建立的法律顾问制度已覆盖秀洲全区142个村(社区),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与原先等着当事人遇到问题‘跑上来’相比,律师们主动‘走下去’,更能直接接触矛盾,化解矛盾,让群众得到更为便捷的法律服务。”秀洲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此举有力促进了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同样也让民主法治新风吹遍秀洲大地。
随着民主法治进程加快,如何将法治观念融入群众头脑,更体现在日常中。为此,秀洲区充分调动区“普法讲师团”力量,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法律培训班,并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辅导讲座,加强涉农法律法规学习教育。同时,不断优化村(社区)班子成员的法治意识,推动村(社区)积极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文化亭……在秀洲,不少村(社区)也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搭建起各具特色的法治宣传阵地。例如,位于王店镇建林村的王店镇法治文化公园成为村民和游客的休闲好去处,法治元素融入风光旖旎的景观之中,潜移默化地浸润民心;王江泾镇古塘村则充分发挥自身党建特色品牌,在村里建起了“阳光驿站”、“民情驿站”、“守望驿站”,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
另外,秀洲区还特别注重将法治元素与乡土文化相结合,丰富“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建立摄影队、腰鼓队、排舞队等法治文化人才队伍,举办法治农民画大赛,开展俚语普法、田间普法,组织小品、歌舞、情景剧的排练和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法治文化促进民主法治村(社区)的创建,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秀洲区还格外注重对民主法治村(社区)进行动态管理。2016年,秀洲区在全市率先印发《民主法治村(社区)动态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民主法治村创建标准。“所谓的动态管理,最关键的就是建立了摘牌制度,对已经取得区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称号的单位,每年进行多种形式的抽查,对不达标的村(社区)限期整改,若整改不力,坚决予以摘牌。”区法宣办相关负责人说,秀洲区还建立了信息反馈制度,实时反馈村(社区)内的重大事件;建立循环奖励制度,对获得各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称号的村(社区)进行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