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街镇风采
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花落新塍镇
2017年2月13日 14:32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王绘 陈曦 通讯员 赵维卒 秀洲区委报道组 马国海

  一项27名志愿者服务6位困境独居老人的关爱机制;一个“新塍社区发展基金会”、一个“商会互助资金会”形成的1000万元资金池、400多万元公益金,扶持了45个公益项目;60多支志愿者队伍覆盖了全镇29个社区……这是来自全国83个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中唯一的镇级单位——秀洲区新塍镇,经过两年多创新实践产生的数据。记者从秀洲区获悉,新塍镇近日已顺利通过民政部“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验收。

  数据背后是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浙江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实验区的最大特色在于打造了一条和谐服务链,通过创新社区公益资金社会化来源模式、社区培育管理的社会组织运行模式、政社联动的社区治理发展模式,用社会机制推动社会力量撬动了政府、社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访。

  

  一探公益资金社会化来源

  资金保障是社区治理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这就需要解决好“钱从哪里来”这个关键问题。2014年8月,新塍镇“新塍社区发展基金会”成立,但基金会的资金还是杯水车薪。如何借助基金会,实现公益金造血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会互助资金会”应运而生。

  2016年12月29日,新塍一纺织企业从该镇商会互助资金会拿到了670万元临时贷款,“年底贷款到期,加上企业要技改投入,这笔周转金真的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企业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这家由当地禾城农商银行新塍支行具体组织实施的互助资金会,通过每个会员认缴5万至65万元不等互助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同时形成一个为企业提供续贷资金的无缝对接环,其中70%服务费用于公益事业。这既破解了企业续贷资金周转难题,又使基金会保值增值有了保障。

  基金会通过政府资助、社会募捐等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培育“造血”功能。截至目前,已支持25个社会组织创办了公益服务项目。而由53家企业参与的互助资金会成立至今,已经为会员企业提供了240笔4.2亿元的贷款资金调头,获得公益金70多万元。

  钱有了,活也好干了。有了公益金的扶持,顺利推进的45个公益项目破解了多个小区卫生、公共安全等治理难题,打造出了一条和谐服务链。

  “在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上,新塍镇通过基金会和商会互助资金会与公益服务有机结合,形成‘两会联动’的基层自治模式,具有共建共享、扩大社区服务主体范围和可持续发展路径三个方面的先进性,值得全国学习借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唐忠新表示。

  

  二探社区培育管理的社会组织运行

  2月10日,新塍镇蓬莱路上挤满了人,称得上热闹。“今天举办元宵民俗文化节,人特别多吧!”一名镇干部说。蓬莱路的东段,四五名志愿者身穿红马甲,戴着红袖章,在路上巡逻,现场秩序井然、干净整洁。

  其实,两年前,因这里的住宅区与沿街餐饮商户共用垃圾桶,经常出现垃圾外溢,蚊虫乱飞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新塍社工组织住宅区居民代表、沿街商户代表、居委会、保洁部门进行协商议事,通过开放空间议事模式收集意见,最终达成一致,取得良好效果。

  开放空间议事会来自“社区微动力”治理与服务示范项目的创新,通过建立“社工+志愿者+政府部门”三级响应机制,志愿者发现问题,由社区汇总上报,社会组织整合资源并提出建议分类报送相关部门,疑难杂症提交镇长办公会议讨论,加速各类社区治理事务解决。2016年12月30日,该项目获评“全省首批优秀社会工作项目”。

  “在以往社区建设中,政府承揽过多、社会和市场力量作用发挥不够,很难完全满足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社区微动力’的实施,可以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培育志愿服务团队,加速政社联动响应,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区民政局社工科科长俞勤明说。

  党员带头,通过“挖掘、引导、培训、扶持、管理、激励、助推”的七步工作法,社会组织党组织、社会组织“双培育双孵化”,“社区微动力”志愿服务项目如火如荼开展起来,“陪聊团”、“妈妈团”、“天使团”、“同心互助会”相继成立。

  新塍镇通过社会组织入社区,专业社工入家庭,组建了37个爱心服务团队,在扩大居民参与上,形成了“社工带义工”、“义工带群众”的模式,强调了居民主体地位,并形成链条,援助社区特殊群体,注入社区服务新活力。

  “一些志愿服务的品牌项目,通过时间银行和积分制激励,在新塍镇区各个社区,均组建了10支不同服务类型的志愿者队伍,共有200余名志愿者参加,有效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影响和带动居民自觉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新塍镇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罗那说。

  

  三探政社联动的社区治理发展

  “早上刚吃好你们送的汤圆,洗好衣服,你们又送中饭来了,我真是太有福了!”2月10日10时50分,家住新塍镇凤舞社区,94岁的独居老人房惠英拉着志愿者屠桂玲的手开心地说。

  像屠桂玲这样的志愿者,在凤舞社区共有27人,她们的服务对象是6名独居困难老人,一年多来,每天轮流到社区“爱心食堂”做饭,给不方便行走的老人送饭菜、唠家常。

  “说起爱心食堂的成立,这得感谢五位一体社区协商机制。”凤舞社区党支部书记钱新明说,其背后的运作更得益于新塍镇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服务资源对接,维持食堂运作的资金和食物都来自社区里的13家企业。

  钱新明所说的协商机制,就是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驻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等参加的社区发展委员会,探索出的“五位一体”协商机制,形成了社区服务从单一资源向多元资源发展的多元共治新模式。

  爱心食堂的成功经验正在该镇逐渐推广,社区治理服务创新,既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创新的要求,又使“治理”内容更加丰富、包容性更强。“爱心食堂”虽小,但体现的是参与人群、方式、途径的多元、联动、合力机制,最终形成困难群众受益的共治结果。

标签:新塍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