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去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嘉兴外贸依旧交出满意答卷。昨天,记者从嘉兴海关获悉,2016年,嘉兴市着力推进外贸领域供给侧改革,克服困难,强优势、补短板,实现外贸出口回稳向好,全年外贸出口增速领跑全省。据嘉兴海关统计,2016年,嘉兴市共实现外贸出口总值1549.9亿元,同比增长9%,出口增幅在浙江省11个地市中排名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嘉兴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跟去年嘉兴外贸着力打造“嘉兴制造”品牌,放大优势效应大有关联。2016年,嘉兴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招商引资成绩突出,外向型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队伍进一步扩大。来自市合交办、商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嘉兴市“浙商回归”引进项目到位资金390亿元,增长12.7%;同年,实际利用外资179.4亿元,列全省第三,增长6.9%。2016年,嘉兴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5506家,与2015年相比增加260家。全年,嘉兴市民营企业实现出口869.2亿元,增长10.7%,增速快于同期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4.3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94.9亿元,增长16.8%,增速快于同期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2.3个百分点。
而在市场方面,嘉兴的外贸企业在深耕欧盟、美国等传统发达市场的同时,也开始大力拓展东盟、“金砖四国”等新兴市场,紧跟国家战略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形成了重点突出、多元发展、覆盖广泛的出口市场格局。据海关统计,2016年,嘉兴已对全球212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外贸出口。其中,对美国、欧盟两大主要市场分别出口414.1亿元和354.6亿元,增长12.1%和8.7%,合计占同期全市出口总值的49.6%。同时,嘉兴企业有效拓展东盟等新兴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发展。2016年,嘉兴对东盟出口127.6亿元,增长21.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409.5亿元,增长14.3%,两者对嘉兴出口增量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7.4%和40.1%。
要让长板更长,更要补齐短板。嘉兴海关相关人士表示,强化优势的同时,还要补足短板,特别是要夯实“嘉兴制造”的根基。去年,我市以“机器换人”战略为抓手,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智能制造,促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换代,实现劳密产品出口的稳定增长。2016年1至11月,全市完成“机器换人”项目投资611.9亿元,同比增长28%。技术升级让传统劳密产品重新焕发青春。如全国最大的涤纶工业长丝制造企业嘉兴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持续推进“机器换人”实现了运营成本下降、生产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结构调整的综合升级,2016年出口18.8亿元,增长13.4%。据海关统计,2016年,嘉兴市纺织品、服装等七大类劳密产品出口全部实现正增长,共出口775.1亿元,增长6.7%,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占嘉兴市出口总额的50%,对全市出口增量贡献度达38.1%,拉动全市出口增长3.4个百分点。
一大批新兴产业正在迎头赶上。近年来,嘉兴市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补短板的重中之重,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增强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竞争力。2016年,嘉兴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6.9亿元,增长35.3%,高于全市出口平均增速26.3个百分点,高出同期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平均水平28.8个百分点,增幅在浙江各地市中排名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太阳能电池、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等出口快速增长。一批高新技术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如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拓展新能源市场份额,2016年出口太阳能电池等产品29.1亿元,大幅增长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