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秀洲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食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与此同时,诸如地沟油、瘦肉精以及“皮革奶”等食品问题也不断发生。基层食安办是守护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火墙,今年初以来,秀洲区创新机制,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网络建设,全面推进镇(街道)食安办规范化建设,夯实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底线,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全。
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体系
全力推进基层食安办规范化建设
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食品安全监管也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只有政府各部门与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堵住问题食品流入市场的漏洞。今年,秀洲区将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作为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今年初,秀洲区将食品安全列入了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平安秀洲”及全员维稳考核中,实施重大事故“一票否决”制,并制定出台了《秀洲区2016年度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明确监管职责。区政府与各镇(街道)、秀洲国家高新区、有关部门签订了《2016年度食品安全目标工作责任书》,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也与所辖村(社区)、有关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进一步健全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
同时,秀洲区在充分发挥基层作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出台了《深化食品安全责任网络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各镇(街道)按照“有办公场所、有人员配备、有制度上墙、有宣传橱窗、有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全区基层管理网格进行了统一划分。目前,全区共设有基层网格616个,食品安全协管员141名,信息员475名,基本建立了完善的基层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另外,秀洲区政府下拨专项经费6万余元,用于监督联络员的工作和考核经费,保障监督网络的正常运行,并建立了有效线索奖励制度,对协管员信息员能提供有效线索的每起奖200元。据统计,至目前,秀洲区今年共发放奖励23200元。
基层食品安全监督网络的高效运行,离不开基层食安办的规范化建设。今年5月26日,秀洲区专门召开镇(街道)食安办规范化建设会议,全面部署工作任务,明确工作目标与验收标准。区食安办深入调研、指导各镇(街道)食安办推进镇(街道)食安办规范化建设,组织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150余人培训,不断提升协管员、信息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加强全区基层食品安全工监管作。9月底前,全区5个镇完成建设并提交了验收申请表,区食安办在10月份完成了对全区首批5个镇食安办规范化建设初审验收。
村民自治、社会监督员、特色宣传
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基层食品安全监督方式
社会各界有序参与食品安全共治共管,创建社会共治网络,也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是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公共服务分散不均、监管力量相对不足和微观环境复杂多变等突出问题的有效手段。今年,秀洲区积极通过探索村民共治体系建设与“老党员、老干部”为骨干的社会监督员队伍建设,积极结合本地特色开展特色宣传,在建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网络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今年秀洲区以新塍镇为试点,开展了村民自治农村食品安全的探索。新塍镇以村民委员会成员为基础,吸纳村民和诚信食品经营户成立自治组织,并以镇食安委为中心,铺设村镇自治网络。各村自治组织负责食品安全信息的上传下达,排查安全隐患,监督村内食品经营户,配合监管部门做好监管执法等工作。依靠村民自治的信息获取和传递优势,市场监管部门筛查情报,精准找点,排查食品安全隐患,给农村食品安全环境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同时,今年秀洲区以王江泾镇为试点,开展了社会监督员队伍建设的创新探索。王江泾镇以村(社区)老党员、老干部为基础,组建社会监督员队伍,作为政府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与工作人员、专业执法人员共同编织一张食品安全防护网。据统计,该镇共聘请108名社会监督员,每村3名并设组长1名,全镇设6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片长1名。这支队伍的设立,为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农村食品安全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此外,秀洲区也十分注重对社会监督员、自治组织人员的食品安全管理基本常识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使得本来专业知识较为薄弱的社会监督员,了解食品安全常识,掌握基本技能,能够顺利开展日常巡查,接受群众反映,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为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线索。
另外,今年秀洲区还紧紧抓住“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的特色媒介,联合区农民画艺术创意有限公司,设计一批反映食品安全保民生的农民画作品,制作成2880份宣传挂图,将食品安全宣传与民间艺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高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的积极性。同时,秀洲区还开展了“我宣传,你传递”活动,邀请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走进粽子生产基地,观看粽子生产过程,做到加工过程亲自评价,让学生与家长在了解粽子文化同时,掌握食品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