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专题 > 第九次党代会 > 媒体报道
五年砥砺奋进 交出亮丽答卷——秀洲区第九次党代会区委工作报告解读之一
2016年12月29日 10:15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欧 林

  昨天上午,中国共产党嘉兴市秀洲区第九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吴炳芳作了题为《践行新理念谱写新篇章为打造现代化田园新秀洲升级版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对过去五年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引起了广大代表的讨论与热议。

  看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报告原音】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16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54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亿元、区级地方财政收入17.99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1.45倍、2.1倍、1.4倍、1.8倍和1.65倍,年均分别增长7.8%、15.4%、6.4%、12.3%和11.4%。

  【秀洲实践】

  依靠创新驱动,近年来,秀洲国家高新区不少企业实现了逆势飞扬,迸发强劲动能。瑞翌新材料一举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和技术壁垒;旭科新能源打开了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市场蓝海;生辉照明引领着智能家居产品的行业潮流……

  作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秀洲国家高新区代表了全区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势头。目前,全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预计全区三次产业比重从2011年的7.2:55:37.8调整至今年的4.7:48.3:47;工业经济量质并举,全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排名2015年列第35位,比2012年前移21位;服务业发展提速提效,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2亿元,年均增长8.7%。

  同时,秀洲区从强化招商选资、加快项目推进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多元化、特色化、集约化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数据显示,光伏新能源、装备制造、智能家居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25%。而在“双业并举”战略指导下,秀洲正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的规模、领域和业态,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看生态城乡环境不断改善

  【报告原音】

  水源地及主干河道基本消灭五类及以下水体,创建为全市首批省“清三河”达标区,在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中,从2012年不合格、2013至2015年合格,到2016年达到优秀,2016年以来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5.5%;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和全省“1818”平原绿化先进集体;王江泾镇、王店镇小城市培育在省、市考核中均获得良好等次,实现市级美丽乡村先进镇全覆盖。

  【秀洲实践】

  水质好,空气好,环境佳,是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最朴素的理解和追求。五年来,秀洲区精准发力,一套以治水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组合拳”有条不紊地施展开来。通过“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五气共治”、“四边三化”、畜牧业减量提质、喷水织机废水治理……这套“组合拳”打出了“美丽秀洲、美好生活”的新气象,打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天地。

  在此基础上,今年初以来,秀洲区还坚持项目化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点带面打造区域亮点,并在改善环境面貌的同时强化产业植入,全面提升小城镇发展质量。如今,秀洲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数据显示,全区完成“三改一拆”1356万平方米、土地复垦7863.5亩、腾退低效用地6812亩。

  看民生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报告原音】

  今年,预计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3%和9.6%,分别高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5和1.8个百分点;预计民生保障累计支出54.51亿元,每年占财政支出比例均超过80%。文化强区建设和“文明秀洲”系列创建活动持续深化,获得省卫生强区、省药品安全示范区等荣誉。

  【秀洲实践】

  近年来,针对公共服务短板,秀洲持续发力,将新增的财力、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投向民生,从而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全区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到发展成果,提升百姓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以农村公路改造提升为例,秀洲区于2014年制定了《农村公路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计划三年内投入17.9亿元,实现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显著改善,路况水平显著提升,安全条件显著提高。作为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今年,秀洲区投资10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85.68公里,受益人口接近20万。力度与规模之大,这在秀洲农村公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资源显著优化、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如今,与老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正在秀洲大地上不断换挡加速。

标签:解读 责任编辑: 谢冬妹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