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我要去秀洲区的一所学校给同学们讲讲希望工程的故事。”昨天上午,记者在王店镇政府见到了67岁的退休老党员朱水源,他是老王店人,曾在王店镇船厂浜住了很多年。当天,他还询问了王店镇各中小学需要结对助学的贫困生情况。
“朱水源”这个名字在很多年前就因为希望工程而被人们知晓。1992年的一天,朱水源在报纸上看到浙江省希望工程的报道,立即汇款给希望工程。谁都没想到,这个看似平凡的善举,他竟然坚持了2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帮助贫困孩子是一辈子的事情,这是我作为一名老党员的心意。”朱水源说。
25年来,家境并不富裕的朱水源先后资助了40多名全省各地的贫困生,总共花费20多万元。今年5月,团省委举行浙江希望工程实施25周年纪念大会,朱水源被授予“希望工程特殊贡献奖”,因为能坚持25年结对资助贫困生的爱心人士在全省寥寥无几。而他因故未能参加这次大会。
朱水源告诉记者,结对助学的念头源于他自己小时候的苦难经历。9岁离开父母,14岁进入工厂打工,拉车、采桑、送煤、扫地……凡是能赚钱的简单工种他都尝试过,十多年前他还遭遇了公司破产下岗。经历过生活艰辛的人总是特别能体会别人的难处。第一次看到浙江希望工程的新闻时,他震惊了。“在相对富裕的浙江还有这么多孩子因为贫困上不了学,我自己吃过苦,所以特别想帮助孩子们。”他说,哪怕自己手头并不宽裕,但几百元、一千元的捐助对山区的贫困生来说也是雪中送炭。
记者面前的朱水源侃侃而谈,但他其实是一位双眼视力都受损的残疾人,只能大约看清坐在对面的人的轮廓,看手机信息时几乎把鼻子贴到了手机屏幕上。尽管如此,他也曾独自去过丽水景宁、云和和温州泰顺等地,看望和资助山区的贫困生。在他家,40多名曾受过他资助的学生寄来的感谢信和照片堆成了小山,首批资助的学生已将近不惑之年,他们都亲切地管朱水源叫“爸爸”。
除了捐助浙江省希望工程的贫困生,朱水源对本地贫困生也很关注,尤其是秀洲区的中小学生。目前,他在王店镇中学、嘉兴南湖希望小学(位于王店镇蚂桥集镇)、梅里小学都有资助的对象,还在油车港镇、高照街道等地结对助学。错过浙江省希望工程实施25周年纪念大会的他还有个心愿,期待能亲自参加30周年大会。